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兼国家减灾中心主任王振耀表示,今年灾情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往年相比灾情非常重;二是类型非常多,“南涝北旱”的情况明显且又有所交错;三是灾害频繁发生,持续时间长。有时平均不足9天就有1个台风光临我国大陆,这是历史罕见的频率。
今年我国遭遇了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碧利斯”“格美”“桑美”接踵而至,浙江、福建等省份忙于应对强台风的袭击时,特大旱灾则持续“烤”验重庆、四川等众多省份……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我国受灾3.16亿人,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被喻为“和平年代的战争”的洗礼中,中国在预测、指挥、协调、安置能力等方面不断走向成熟。正如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所言,严重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科学应对、积极防御。
自然灾害·预防
公益短信发布台风信息
“台风来了,请村民们听到广播后,马上转移到村老人活动中心。”8月10日中午,急促的广播声不断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上空响起。
在超强台风“桑美”即将正面袭来前夕,温州市成功地展开了一场50余万人的生死大转移,大大减少了50年以来最为暴虐的超强台风所带来的损失。
为对付“桑美”,当地气象部门调动了应急移动监测车,运用雷达等手段,为“桑美”台风登陆点的定位提供了有效帮助。福建、浙江等地政府部门还利用手机发布百万条的公益短信,让民众知晓即将到来的灾情信息,通知大家抗灾避险。
航空遥感技术监测地灾
中国近七成的大城市,分布在气象、地征、地质和海洋等灾害严重的地区,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非常严重。而地质灾害则是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中最大的,加强地灾专业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尤为重要。
国土资源部的信息表明,航空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地灾调查与防治中。目前在三峡库区、四川雅安及江西省重点地灾易发区,建立了专业监测预警示范区,实现了地灾实时监测预警、信息远程传输和网上及时发布的目标。
自然灾害·城市
城市抗灾需要“立体防护”
频繁登陆的台风,肆虐南北的干旱,始料未及的事故……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好像突然发觉身边隐藏着如此之多的灾害隐患。
“突发灾害很正常,但城市防灾刚起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城市灾害呈现出突发面广危害大的趋势。有的与地理条件有关,有的则是因为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太快,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一方面是投入不够、维护不力;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醉心于“面子工程”。因此,提高整体设施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建立自然灾害的“立体防护”体系显得日益迫切。
“从政府公共管理角度看,对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应该作出预案准备,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通报灾害消息,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具体的应急安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教授说。
自然灾害·救济
国家拨款数亿元帮助灾民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没有比天灾更让他们痛心和无奈的了。面对急需重建的家园,党和政府拨钱调物,救灾物资和救灾队伍源源不断地进入灾区。
8月11日,民政部、财政部下拨1.66亿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16日,再次下拨1.2亿元中央救灾资金,帮助受灾群众解
决生活困难;18日,经国家防总紧急协商,财政部再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1亿元,支持旱区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自然灾害·反思
农业保险还是个新生事物
虽然政府下拨了救灾款,但许多农户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在今年重庆遭遇的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中,全市种植最多的农作物水稻损失惨重,而被喻为灾害“减震器”的保险未能发挥作用,因为重庆市的财险公司,基本未开发承保水稻等传统种植物的险种。
目前,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但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应急机制体现在防灾减灾的经济支撑上,就要大力发展社会防灾减灾的保险产业。”中国保监会负责人说,建立农业保险机制、成立农业保险公司,才能更多地用社会力量化解农业风险。
缺乏综合性救灾减灾法规
专家指出,一个突发事件有时会引发出多种灾害隐患,要想第一时间拿出合理的应急预案,需要有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体制和权威的统一防灾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呼吁制定综合性的“救灾减灾法”,以减少某些环节的不协调,强化防灾减灾的效果。
不敢正视灾难瞒报灾情
科学预警在防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事例:一些地方官员害怕公布灾情带来压力,延误了救灾;一些灾民对政府实施的紧急转移不理解,不肯撤离险境……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表示:“比灾害更可怕的,是不敢正视灾难,不敢报告真相。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举动会抵消政府为防灾抗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台风侵袭没有“避灾中心”
危机处置中,政府面临的尴尬不仅限于此。而对台风侵袭的城市,普遍感到找一处适宜的地方安置被转移群众并非易事,因躲避地点不当有时也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对此,浙江宁波市表示将着手建立可供安全庇护的147个“避灾中心”,储存相应的救灾设备和救灾物资,以备灾时应急。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台风:“桑美”夺命411条
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但它却给几百个家庭造成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8月10日,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江省苍南县,它强度强、风速大、移速快、雨势急、降雨量大,给浙江、福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死亡人数已经达到411人,另有85人失踪。干旱:全国1803万人饮水难
在台风和洪水肆虐的同时,最近,重庆和四川等不少地方却被大范围的高温和干旱困扰。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干旱。尽管重庆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但这样天气还是非常罕见。
据水利部统计,截至8月17日,全国有15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伏旱,作物受旱面积1.3亿亩,有1803万人、1741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自然灾害·链接
辽宁干旱70万人饮水难
辽宁省西北地区遭遇严重旱灾,并且旱情迅速蔓延,已经扩展到辽宁中部地区。到24日9时,全省1621万亩耕地受旱,83座水库干涸,2.27万眼机电井出水不足,73.02万人饮水困难,涉及35个县区。
旱区各级党委、政府将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动一切水利工程和抗旱设施,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抗旱救灾。防汛抗旱部门适时开展了人工增雨,目前增雨1.51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动态
重点重建受损中小学校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
会议指出,目前,我国还处于自然灾害易发时期。汛期和台风季节尚未过去,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干旱灾害加剧,森林火灾易发,防灾抗灾形势仍然严峻。各级政府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抗灾救灾的各项工作。秋季开学在即,要把受损中小学校舍的恢复重建作为重中之重,抓紧组织实施,确保灾区学校正常开课。
自然灾害·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有一大批专家在反复计算、诊断分析气候异常的原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认为,近期影响我国的台风和四川、重庆大旱的出现,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关系密切。这两者的直接成因是不同的,但在特定的环流背景之下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今后我国是否会经常遇到类似今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专家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董文杰说,“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的可能性变大。”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科学家们利用大型计算机分析及模拟的情景表明,气候变暖会导致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