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位将帅子女到达延安,捐资30万建造长征爱心小学并慰问老红军
重访长征路———延安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元勋之后给延安宝塔献花篮。历时37天、跨越11个省区的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昨日在延安宝塔下结束。
罗箭在当年听朱德弹琴的石桌前。
本报讯童年记忆中的歌谣再次响起,在延安枣园、杨家岭和宝塔山,市民们用陕北民歌来欢迎重走长征路的元勋子女“回家”。昨日,10位元勋子女来到陕西延安,参观了中共七大旧址和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并捐赠30万元建造长征爱心小学并慰问老红军。至此,历时37天、跨越11个省区的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在延安宝塔下结束。
昨天早上,开国元勋子女来到延安的枣园参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任弼时的故居。市民打着腰鼓,唱着陕北民歌前来欢迎,还有市民送来当地的甜枣。罗瑞卿之子罗箭、博古之子秦铁、徐海东之女徐文惠、左权之女左太北是在这里长大的“延安娃”,他们说,民歌甜枣让自己感觉格外亲切。
在杨家岭中共七大旧址中央大礼堂,罗箭回忆说,斯诺来了之后,给延安带来了一些洋玩意,“每个礼拜在礼堂里都有晚会。当时他们这些孩子们也经常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
在延安宝塔下,这次活动的副总指挥、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宇宣布“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圆满结束。罗箭、秦铁、徐文惠、左太北向延安宝塔敬献了花篮。
在结束仪式上,被元勋子女亲切地喊作“东进大哥”的罗荣桓之子罗东进说,前后共有18位红军后代,加上亲属共28人参加这次活动,虽然有些人半路上因为身体等原因不得不回家,也有些是半路上才赶到,但没有人喊过累。
结束仪式后,元勋子女们向延安捐赠20万元人民币,建造一所长征爱心学校,捐赠6万,建造长征爱心图书室6个,并还向延安的200名老红军捐赠慰问金10万。自此,“情系长征路”一行一共向老区捐赠了10所长征爱心小学。
故事
左权之女遵义病返会宁归队
心脏病接受治疗后,坚持要走完长征路来到延安
左太北走进吴起革命纪念馆时,有人喊“太北,你爸爸在这里住过!”左太北忘了不久前刚犯过心脏病,小跑着来到左权故居前照相。
在重走长征路的队伍到达遵义时,左太北因为心脏病中途离开,但她在甘肃会宁又跟了上来,坚持要走完长征路。
纪念馆里有左权的故居,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吴起时,左权、聂荣臻和林彪一起住在这里。
当时左太北还没有出生。左权当时并没有跟随毛泽东赶赴延安,而是直接从吴起赶赴山西抗日前线,在1942年的“反扫荡”过程中牺牲在战场上。
回忆
罗箭月下听朱老总奏扬琴
元勋子女在枣园回忆当年在延安生活,感叹延安变化内心矛盾
走在枣园朱德故居前,罗箭(罗瑞卿之子)看到门前树下的一张石桌和四张石凳,他回忆说,记得一年的中秋节,爹爹(罗箭这么叫朱老总)从屋里拿出“扬琴,那天皓月当空,我以前还不知道爹爹会弹扬琴,真好听!”
他说,当时父亲在前方打仗,自己在延安保育院附小上学,由于朱老总没有孩子,“爹爹因此特别喜欢我们。”每逢星期天他都会让警卫员到保育院附小去把几个孩子接到他家,“康妈妈对我们也很好。”
罗箭说,他之前并不知道爹爹对音乐也感兴趣,“我知道他很喜欢体育和下棋,经常还和战士们一起打篮球。”因此,朱德给他弹扬琴的情景,让罗箭印象深刻。
罗箭看到了毛泽东所居住的窑洞旁边的防空洞,他说,那时候延安有很多狼,防空洞里睡觉,有时候就有狼来拱防空洞,“我们半夜里吓得要死”。
罗箭说,1995年他来到延安时,这里还有很多窑洞。但现在变化很大,“看到这些变化我心里很矛盾。”他解释说,延安人也要有好生活,不能老是住在窑洞里,但这些革命遗迹还是要保留的,“窑洞都拆了,我们回来寻根就没有了感觉。”
对他而言,非常遗憾的是,他们这些“延安娃”成长之地保育院已经找不到了。“延安过去的东西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凝固了。”他回忆说,保育院小学在延安小砭沟,中央医院在大砭沟,“那时候不认识‘砭’字,我们就叫大便沟,小便沟。”
秦铁也有这样的感觉,他记得陈赓之子陈知建到延安来找他的出生地中央医院时,发现这个医院已经不在了,“实在没有办法,知建就带了一块土回去。”
对话
父亲到牺牲还背着“处分”
左权之女和女婿在吴起左权故居感受父辈长征精神
新京报:今天你看起来很激动?
左太北: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当时我父亲就直接从这里赶赴抗日前线了。
我出生在太行山区,3个月大就被带到延安去了,一直在延安长到6岁,这次到陕北来,感觉就像回到了童年。
新京报:你父亲是直接赶赴抗战前线的,长征赋予他什么?
左太北:我们一路走下来,到了这里,觉得父亲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东渡黄河,赶赴抗日前线,这也是他长征精神的延续。父辈长征时,一路上遭到围追堵截,我父亲说过,这过程中要与天斗,与地斗,与千难万险斗。
你想想看当时与日本帝国主义军事实力相比,我们差多大。但父亲他们仍然坚定地赶赴前线。
他清楚地知道长征的困难,他也要在抗日战争中发扬长征的不怕一切困难的精神,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我父亲说过,哪怕吃草根,吃皮带,也要把日本赶出中国。
新京报:你父亲直到去世还背负着“处分”?
沙志强(左权之女婿):在苏联留学期间,他就背负着8个月的“留党查看”的处分。
1925年他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他是当时学历最高的高级军事将领,也是一直在前线指挥战斗的高级将领。
由于受到王明的排挤,他一直还背负着“留党查看”的处分。在给他处分时说只给8个月,但直到牺牲,他还背负着这个“处分”。
花絮
博古之子纠正普通话唱民歌
四元勋之后“中央办公厅”里齐唱陕北调
在杨家岭参考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时,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彭德怀的侄女彭钢、张云逸之子张光东和罗瑞卿之子罗箭坐在陈列于旧址的桌子旁,用陕北话齐声高唱起了《东方红》的原词骑白马调:“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打日本就顾不上。”
左太北说,她又回到了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从三个月大一直在这里呆到6岁。博古之子秦铁,也是在延安从两个月大一直到7岁,他熟悉这里的民歌、小米粥和糜子糕。
元勋子女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唱起童年的歌谣了。
前天,开国元勋子女一行来到了现在属延安市的吴起县,在这里欢迎的人群的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特别让秦铁激动,他说:“回家啦!我这个延安娃终于回到家啦!”
在欢迎的人用普通话唱陕北民歌时,秦铁连忙纠正:“用普通话唱,就没有那个味儿了,咱们要用陕北话唱。”
在吴起革命纪念馆秦邦宪(博古)故居门前,秦铁也来了一段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说起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左太北也说,自己是听着陕北民歌长大的,如今再听,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她说,“虽然那时还小,但听熟了的陕北民歌怎么也忘不了,脑子里经常回响那优美的曲调。”
采写
本报特派记者 郭少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