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志成 通讯员鲁向英 赵吉忠 马振华)今年以来,大同市南郊区从创新机制入手,通过分类实施、因村而异、区别对待、市场运作、以点带面,使全区城中型、中心型、山区型等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各具特点。
该区今年重点建设的20个新农村示范村中,城中型的村达9个,中心型的村有4个,山区型的村有7个。对这些村如何加快建设,区委、区政府从资金投入上,建设运作上,机制创新上进行全方位创新,形成政府投资带动、农民自己投工、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机制。
对身居都市的“城中村”,他们积极走市场化的招商引资办法,制定了相对优惠的新农村建设招商办法,使“城中村”基本走向城市化;对依托御东新区和小城镇建设的“中心村”,鼓励这些村以股份制合作形式、公司化运作形式,吸引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新农村项目的有关开发;对地质灾害影响较重需要整体搬迁的山区型的“搬迁村”,一方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区、乡的配套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及时到位,一方面规划拿出“搬迁村庄”下面的煤炭资源,为所搬迁村的村民入股解决村民的生活后顾之忧。
分类实施推行新农村建设新机制以来,20个示范村中完成投资10亿元,基本完成了各类硬件主体工程建设。相关的种植业、龙头企业、畜牧业、科技推广、劳动力培训就业等农业生产增收工程也全面推开,新形成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10多个,农业龙头加工企业6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9个,转移了一批有技术的农村劳力,5乡11村推广实施了沼气富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