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6日电(高路、叶慧珏)在上海打工的李明全最近看了两次病,用医生开的两张字迹潦草的处方,出了医院根本买不到药,而只有回到医院药房,才买到了药。
记者看到,这两张处方分别出自浦东某街道医院和某造船厂医院。 在前一张处方上,文字三三两两地“散布”,每个字“挥就”得如同甲骨文一样,根本无从辨认;另一张处方上,密密麻麻写着十行字,由于笔迹太粗,文字就像一滩一滩的墨滴,只能依稀认出几个阿拉伯数字。
李明全告诉记者,7月21日和28日,他先后患了皮肤瘙痒和感冒,分别到上述两家医院就诊。两次就医碰上了同样的遭遇:拿着医生开的处方,本想去平价药店买便宜些的药,但都失望而归。药店的药师表示“看不懂处方,不能配药。”根据规定,患者购买处方类药物,药店的药师必须审核医嘱,若发现字迹不清,应拒绝出售。
最后,李明全回到就诊医院的药房,药房人员看了看处方,顺利配齐了药,总共240元。药是买到了,李明全心里却接连跳出问号:“这些‘天书’处方为什么只有本医院的药房人员才能够‘解密’呢?”
记者采访发现,并不鲜见的“天书”处方,是农民工“买药难”“看病贵”的一个符号。李明全说:“从不知道医生开什么药,那次医生给我开的皮炎平软膏,家里已经有3支了。每月才挣几百块钱,花太多的钱买药实在糟心。”
据了解,上海近年来推出一批售价便宜的平价药店,并从2005年4月起施行“日常医药费补贴”项目,为参保的外来务工者提供一张药费补贴卡,每月补贴20元注入卡内,然而,一张“天书”处方却让这张卡难有用武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