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厅要求各地加强防蚊、灭蚊工作,监测登革热疫情
新快报讯 (记者 杨升华通讯员粤卫信)目前,广东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截至昨日,广东省卫生厅通报全省报告登革热病例70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65例,输入性病例5例。 其中,输入性病例分别来自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目前,广东登革热病例均为轻型病例。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专家提醒,登革热可防可治,市民不用恐慌。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广东分布广泛。目前正值白纹伊蚊活跃季节,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最根本的措施。
近期,省卫生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强登革热疫情监测,提高防控水平和指导防蚊、灭蚊等工作。各部门和各单位以及社区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等要加强督促上述措施的落实,共同防治登革热。
(晓航/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