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暮夏,一场联合保障演练正在武警部队后勤基地某综合训练场紧张进行。记者走进演练现场,不见硝烟弥漫,不闻警报频响。指控台前,只见仓管参谋李欣输入指令,轻击鼠标,所有后勤保障程序自动生成,前方参演人员按照指令到达规定地点装运、卸载,一切有条不紊。
“保障场上无间隔,第一时间决胜负!”这位毕业于武警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高才生对这点深有体会。
2000年李欣刚从院校毕业,就参加了基地一次重要演练。开始,演练还按照预演课目实施,后来指控中心突然改变演练内容,命令后勤基地立即调拨后方急需的班用帐篷速去支援。当时担任演练小分队副队长的李欣,顿时弄了个大红脸:物资具体存放在哪里?需要多少保障车辆?每辆车运力如何分配?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当下达运力指令时,他在时间上已经输给了别人。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初次受挫的他开始琢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把所学知识用到后勤管理上。他盘算着如果能开发一套软件,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实现运力指令下达,提升保障效率。
经过一番刻苦攻关,李欣成功了!他开发的运力计算系统和物资网上搜寻系统软件,只要直接输入货物种类和所需数目,系统便在第一时间自动运转生成运力结果,详细到物资存放库房、具体货架,所需保障车辆,还有实物照片,各项情况一目了然地定格于屏幕上。
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荣誉,李欣并没有满足,又把目光投向后勤物资仓库。他把局域网联到各库区,在各仓库内部装上“电子眼”,对库区重要目标实行24小时监控,库区的所有动向在监控室尽收眼底。
镜头再次闪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情景。上午11时许,演练进入白热化,指挥控制中心的报警器突然报警,李欣立即通过网上视频监控系统锁定报警点:1号库区浓烟滚滚,不时蹿出火苗。李欣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给在场值班员出示应急流程图。值班员马上通知应急中队携带灭火器材,迅速赶往着火点。
李欣告诉记者,他们为每个库房都安装了烟感温湿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库房的温湿度,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这个系统可自动实现库房、指挥控制中心和警通中队三点同时报警。基地领导高兴地对记者说:“像李欣这样的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变革了传统保障模式,实现了网上管库‘一点通’,后勤保障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
本文照片由本报记者李敬坡摄(本报北京8月25日电) |
|
|



|
|
|
|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
 |
|
|
|


|
|
 |
 |
月亮之上 |
 |
 |
 |
|
 |
秋天不回来 |
 |
 |
 |
|
 |
求佛 |
 |
 |
 |
|
 |
千里之外 |
 |
 |
 |
|
 |
香水有毒 |
 |
 |
 |
|
 |
吉祥三宝 |
 |
 |
 |
|
 |
天竺少女 |
 |
 |
 |
|
 |
|

|
|
|



 |
|
 |
 |
一个人哭 |
 |
|
 |
退后 |
 |
|
 |
断了的弦 |
 |
|
 |
还是朋友 |
 |
|
 |
水晶蜻蜓 |
 |
|
 |
唱给你的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