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烟台行?治安防控体系篇]织就港城安全网
[平安建设烟台行-流动人口管理]环环稳住流动大军
[平安建设烟台行?矛盾综合治理篇]筑牢第一道防线
[平安建设烟台行?启动篇]奏响和谐平安曲
水母网8月27日讯乡镇街道有“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治安防控中心”,还有“乡镇保安队”和“社区保安队”;村里有“综治办”和“综治特派员”———以“2211”工程形成的具有烟台特色的基层综治组织新模式,使基层综治“神经末梢”坚实健硕,全市有95%的乡村和单位没有发生案件。
重心“下移”
解决基层综治断档
“遇到治安难题最先找谁?”
“挂110,找村综治办和综治特派员。”
这是记者在农村采访平安建设时,与一些受访农民的对话。他们如今能便捷地解决治安难题源于我市“2211”工程的实施。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我市的一些农村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滑坡凋敝,村“两委”成员工资不能保障,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忙着自家责任田,无暇顾及村里的综治,综治干部成了摆设,使一些农村出现了防范无人抓、治安无人管的混乱现象。
如何解决基层镇村之间的综治工作断档?市政法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实施以“两个中心、两支队伍、一站、一员”为主题的“2211”工程,即: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治安防控中心;乡镇保安队、社区保安队;综治工作站、综治特派员。
8月11日,记者走进了招远市阜山镇调解中心,这是该镇去年6月新建成的办公大楼,司法、信访、派出所、民政、法庭、律师、武装部等多部门挂牌设站,实行“一个场所、一体化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张单子到底”的工作格局。为了方便群众化解矛盾,中心还专门聘请了2名律师,并设立巡回法庭。
离开招远阜山,记者一行来到了张星镇调解中心,碰巧的是,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处理一起家庭赡养纠纷。来访老人叫王华美,家住招远市张星镇石对头村。老人生有两女一子,均已成家。多年来,她与儿子生活在一起,两女儿未尽赡养义务。去年,王华美因患脑血管疾病下肢瘫痪,此前儿子又因下井被砸伤腿,老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司法所工作人员接访后,立即与两名律师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驱车赶赴老人子女家,经调查,认定王华美反映的家庭情况属实。经3个小时的面对面交流,双方最终达成赡养协议:两个女儿每人每年给母亲400元养老费、6斤花生油,王华美继续随儿子生活。老人感动地说:“村里人都说遇到麻烦事就找调解中心,今天我才相信。有了调解中心,我们这些老弱病残人的权益不愁再没有保障。”
“强村带弱村,联防保平安”,这是龙口市实行“综治联管区”的发展思路。8月9日下午,在龙口四农镇辖区,记者看到一支由4人组成的摩托车治安巡逻队,正在周边的村庄穿梭执勤。四农镇“综治联管区”刘业国副主任告诉记者,联管区主要任务是治安防控和矛盾调处。治安员的车辆及每名巡逻队员每月500元工资均由政府出资,队员按工作效果实行“一案一奖”。在联管区值班室,记者在墙上看到一张电话表,一问才知道这是联管区治安员的联络图,要是有意外情况发生,打个电话,全区的治安员能马上汇集。
调解联防
“一站一员”惠及农家
记者在一些村庄采访时,经常听到“综治站”的叫法,它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信赖的部门。
8月14日,记者来到招远市玲珑镇欧家夼综治工作站。在办公室门口,一块“连心告示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村西头街道南出口路井盖裂了”、“老隋家村北前两天种的花生被车压倒”……“这是工作站人员根据村民反映的问题发出的警示。”陪同采访的招远市综治办有关人员介绍说,所谓综治工作站就是依托乡镇工作区,将稳定工作分解下沉到各工作区,各工作区通过治安承办的形式落到村,真正达到综治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运行采取“沉下去和调上来”相结合的方式:镇机关干部全部下沉到工作站办公,同时各村治安承包人全部抽调到工作站工作。
从2003年春季开始,我市已设立综治工作站386处,设立综治联管区78个,建立联勤办公室67个,先后向1478个治安复杂村庄派驻综治特派员1580名。全市90%以上的村庄社区建立了由治保、调解、普法、帮教、联防“五位一体”的综治工作站。
将从退休离岗公安干警、退伍军人中选拔的联防保安员派驻到村里工作,这是莱州市创新的综治特派员模式。夏邱镇沟刘村位于莱州市最南端,全村石材加工厂近百家。随着村里外来人员增多,村里治安状况开始恶化,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草垛放火等案件接连不断。莱州市派出由公、检、法、纪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进驻沟刘村。在村里治安形势稳定后,工作组撤离时,又选派了2名联防保安员进驻,指导治保会开展工作。同时,该市对一千多个村庄逐一梳理,从中选出了449个治安情况复杂村,采取“一村多员、一村一员、多村一员”等方式,派出了361名治安员,与村里治保会、调解组织配合,定期排查、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协助公安机关处理治安案件……
奇迹出现了。这些原本治安情况复杂的村庄,当年就有310个村实现刑事、治安案件零发案,449个行政村刑事发案仅67起,发案数比上年下降75%,矛盾纠纷问题下降6成以上。
多形式筹资
保障经费激发活力
不管是综治工作站、综治联管区还是警治联勤办公室的治安联防员,他们是专职的,是“吃皇粮”的。
龙口市“综治联管区”的保障经费来自三个渠道,一是中心村负责启动经费,提供办公场所,购置装备设施。二是其它各村筹集一部分,主要用于本村派出的治安和调解人的工资报酬。个别经济条件差、费用难以解决的村,由镇财政予以适当补助。三是镇财政补充一部分。镇里设立稳定工作考核奖励基金,每季度向各管区拨付,主要用于补助管区办公室的日常办公支出和奖励工作突出的人员。
“谁受益谁出资”,这是莱州市运行的筹资渠道。为实行综治特派员进村工作,莱州按照“政府投一块、社会筹一块,单位出一块”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多渠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保障机制。经济基础较差的村,由市、镇两级财政出资;经济基础一般的村,采取补贴与村适度负担相结合方式;经济基础好的村和企业、社区、园区及重点单位和部位等,由受益单位出资,确保综治特派员报酬兑现。
治安承包保太平,是招远市的一大亮点。招远推行以治安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报酬与工作实绩相统一的奖惩机制。治安责任承包由乡镇党委、政府根据经济实力,按照每村每年500-1000元的标准确立。每村承包者要向镇工作站每年交纳100元的风险抵押金,凡是年内达到治安承包合同规定工作目标的,风险金如数退还,工作成绩突出的,除承包合同金外,还给予必要的奖励;出了问题的则扣除风险金,并根据合同约定扣除承包金,直至罚金。
“在村里时时看见治安巡逻员,俺老百姓的心里就会多一分安全感。”这句话,是记者在采访途中听到最多的。 本报记者 孙向晖邹海东
水母网8月27日讯(记者向晖海东)记者在莱州采访时发现,不少村庄里多了些身穿统一制服、走街串巷的新“村民”,细一打听,原来是常驻村里的综治特派员。
从2003年起,莱州市推出综治特派员进驻基层的平安建设新模式,特派员通常由民警和治安员共同组成,协助村民搞好巡逻巡查、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治安提示等工作。该市沟刘村以前是有名的乱村,治安一团糟,先后有10多人被警方拘捕。自从综治特派员进村后,乱村变成太平村。村民说,以前外出少不了托邻居帮着看门,现在村里治安好了,离家时再也不必牵肠挂肚。针对新一中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一度混乱的状况,该市公安局在新一中设立警务室,选派3名退休公安干警作为综治特派员进驻学校,成立了保卫科和20多人的巡逻队,使校园周边秩序明显好转。
目前,莱州市有400多个村庄配备了综治特派员,其中300多个村实现零发案。
水母网8月27日讯(记者向晖海东)如何解决镇村之间综治工作断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龙口市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了以“管区联建、人员联组、经费联筹、综治联管”为主要内容的“综治联管区制度”,有效维护了基层的社会稳定。
据了解,该制度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根据一定区域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基层综治工作总体状况,以集体经济强、治安基础好的强村为中心村,将相邻的一些行政村划为“综治联管区”,对区内各村的综治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联管区人员由镇村两级干部和驻地民警联合组成。综治联管区制度的实行,使农村治安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徐福镇后田村曾是远近有名的治安后进村,每年仅盗割农用裸铝线案件就发生十余起,镇里几次组织综合整治,收效甚微。划入四农综合联管区后,通过治安巡逻队和解纷调解组集中进驻,这个村的混乱状况得到好转。自2005年以来,该村没有发生一起盗窃案件,实现了由“乱”到“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