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8月26日讯(记者黄晓华通讯员杨月君)刘海志、刘小平、张鸣、陆万能,这4位现处我省公安系统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曾经为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出征———国际维和。昨天,他们在省公安厅举办的“树立荣辱观、抒发爱国情”报告会上,讲述了他们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殷殷爱国情。
办维和手续时便写好遗嘱
刘海志,中国首批派驻波黑担负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中国民事警察五人小组成员之一,于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驻波黑,并成为中国警察闯进欧洲人权调查机构第一人。
刘海志说,在办理维和手续时其中有一项就是遗嘱,“写好遗书后,我便坚定决心,即便是丢掉性命,也绝不能给中国警察和中国丢脸。”由于战时的全民皆兵和战后的无政府状态,波黑民众家家有枪。在波黑经常发生枪杀或者扔掷手榴弹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然而,当时联合国不允许他们配带武器,在这军火失控的地区,“真是把自己的生命拴在了别人的裤腰带上。”
刘海志参与调查的一宗家庭暴力案中,维和警察和当地警察从该名男子的房子里搜出手雷4枚和弹药一批。他说:“在没配带武器下,消除这样的暴力隐患,必须有视死如归的精神。”
枕着手枪警棍过夜
刘小平是我省第一位联合国维和女民事警察。
安全威胁是大问题。2002年12月4日,东帝汶曾因当地警察和当地群众发生冲突,引发当地群众骚乱。刘小平所租住的地方,离被烧毁的一家超市很近。当晚,和她住一个院子的中国人都出去巡逻了,她一个人呆在一个院子里。“屋里闷热无比,我却不敢开门开窗,为了防止万一,我把手枪、警棍、胡椒水、手机全部都放在了床头伸手可及之处,枕着这些护身物,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祖国的问候令人感动
张鸣曾两次执行维和任务。他动情地说:“当我在东帝汶首都帝力市警察局以副局长和行政主管身份部署警务行动的时候,当我接受联合国维和勋章、国歌奏响的时候,当我们结束任务离开东帝汶,东帝汶警察巡逻队在机场集体向我敬礼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警察的骄傲。”
2005年7月,陆万能被选派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今年6月回国,期间曾担任东帝汶维和警察总部系统管理员。
令陆万能感触良深的是,骚乱期间,省公安厅领导、以及许多同事,不断通过电话叮嘱他注意安全。“‘祖国’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当你身处动荡不安的异国他乡,当你听到来自祖国的一声问候,一切都会变得那么亲切而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