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5日傍晚,黎巴嫩男子尤素福和3岁的儿子在首都贝鲁特市中心的广场上享受闲暇时光。(新华社发)
刚刚停火的黎以冲突给贝鲁特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战火过后,当地人的生活心态又很快恢复了正常。因为“生活就是战争”,贝鲁特南郊波利瓦日饭店员工穆沙格尔的这句话道出了不少黎巴嫩人的真实想法,也道出了贝鲁特人能够一次次从容面对战乱的真正原因。
黎巴嫩教派林立,战乱频仍。1975年的那场内战在很多当地居民的记忆中是一道很难抹去的阴影。那场同时夹杂着以色列的入侵和叙利亚军事介入的内战持续了15年,造成至少14万人死亡和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内战爆发时,穆沙格尔年仅10岁。30多年前的战争惨状对于这位乐观的中年人来说至今记忆犹新。“鲜血、死人、炮火……我童年那个时期所有的记忆大概只有这些了”,他回忆道。由于自己家所在的居民楼经常被流弹击中,父母带着他和3个妹妹逃离贝鲁特,躲到了位于南部山区宾特朱拜勒附近的老家。4年后,当他们重返贝鲁特时,发现整个居民楼已经被摧毁了。“我们家的邻居———一个7口之家,至今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下落”,穆沙格尔平静但又略带伤感地述说着。
贝鲁特的不少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内战的“遗迹”。阿什拉福区满是弹孔至今无人居住的“鬼楼”、烈士广场上那只剩下一半的圆形电影院、贝鲁特港圣乔治饭店外墙直径数米的弹痕都证明了当年那场战事的惨烈以及给黎巴嫩人民带来的创伤。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摧毁黎巴嫩人民的内心,正如一名在穆努区咖啡馆工作的中年人所说的,“战争摧毁了我们在这儿的房子,我们就在别处再盖一所”。
太多的战乱使得贝鲁特人学会了在战争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同时也使得他们更加珍惜和平时期的生活。黎以停火时间虽然不长,但饱受战火摧残的贝鲁特却已经开始恢复往日的生机:当夜幕降临这座有着“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城市时,年轻人骑着摩托车三五成群地从海滨大道上呼啸而过,海滩上的情侣们漫步细语,路边的咖啡馆和酒吧也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宾客。当地人常说:“贝鲁特人喜欢生活。”也许正是由于太多的战乱才使得他们愈发感受到和平生活的可贵。
(据新华社贝鲁特26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