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烟台8月26日讯 由于长期实施人工育苗,近亲繁殖导致我国沿岸扇贝养殖出现较为严重的种质退化现象。25日,在烟台举行的中俄海洋技术论坛上,两国海洋科学家签订合作意向,准备联手以远亲杂交的方式,对出现种质退化现象的扇贝、海参等物种进行种质复壮与遗传改良。
本次中俄海洋技术论坛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来自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俄罗斯远东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数十名海洋专家对我国扇贝养殖业因种质问题而出现滑坡的现象进行了探讨。据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杨建敏博士介绍,栉孔扇贝和引进的虾夷扇贝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以栉孔扇贝为例,如今已近亲累代繁育了十几代了。频繁的“近亲结婚”势必导致整个物种的退化。“一代不如一代,有多种退化后果,轻则出现个体小型化,免疫力下降,抗病性差,重则出现大面积死亡。”杨博士称。
据介绍,从1997年起,我国北方沿海栉孔扇贝相继发生大规模死亡,1998年山东省沿岸30万亩扇贝死亡,辽宁省扇贝养殖海区也出现类似情况。研究发现,扇贝连年出现如此大规模死亡现象,除了环境恶化及养殖密度过高等原因外,与扇贝近亲繁育导致种质退化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
记者在中俄海洋技术论坛上了解到,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已同俄方达成合作意向,“再次引进俄罗斯的优质虾夷扇贝亲贝,与国内优质扇贝进行杂交,育出更为优质的新品系。两国海洋专家将在近期商讨具体的合作方案,联手为扇贝当跨国“红娘”。(记 者 张坚栋通讯员 陈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