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日前透露,截至目前,该省2005学年近两亿元国家助学贷款计划,约有8000万元贷款未按期发放。这意味着该省约两万名贫困生没有及时得到资助。据介绍,云南有约20%的毕业生贷款违约,远远高于该省平均10.45%的贷款风险补偿率。 违约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收入不确定,使得相当一批获贷学生短期内无力还贷。此外,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收入状况良好的毕业生也不愿还贷。(据8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一点都不奇怪,如果银行觉得某项贷款风险太大的时候,当然不会学雷锋,至少是不愿意学雷锋,于是明里暗里摁住贷款不愿意往出贷真是没啥可奇怪的。银行方面“嫌贫爱富”,助学贷款“嫌富爱贫”(一般只面向贫困生),当政府和学校硬是“拉郎配”之后,闹别扭找碴,甚至“逃婚”可谓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助学贷款的最大受益方是高校和政府。高校因为助学贷款,收益有了保障。政府因为“教育产业化”,乐得减少教育投入。然而,风险却和高校与政府没多大关系,银行和学生(背后是千万个贫困家庭)承担了助学贷款的主要风险,比如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比如毕业后不能找到足够还贷的优厚薪水的工作。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部分收入状况良好的毕业生也不愿还贷”说的是社会诚信问题,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银行觉得某项贷款不愿意往出贷真是没啥可奇怪的。
据报道,美国助学贷款做法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政府担保,承担风险。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由州政府进行担保,联邦政府进行再担保。如果学生违约没有归还贷款,或者由于死亡、疾病等原因无法还贷,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向银行赔付95%的拖欠贷款,这对银行来说是一颗“定心丸”。十几年来,政府部门协助商业银行采取“防”“罚”并重等措施,降低了助学贷款的拖欠率。1990年,美国学生贷款的拖欠率达到了历史最高峰22.4%,经过十几年的努力,2002年下降到了5.4%的历史最低点。
在中国的助学贷款体系中,政府显然还没有尽到自己的充分责任。只是“保媒拉纤”一样把贫困生介绍给银行,而没有为政府本身的既得利益(减少了大量教育投入)负相应的责任,这是不公平的。政府承担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是理所应当的。
同时,政府在防范拖欠上比银行更有足够的权力去制约,对那些恶意拖欠者有着很好的制约。这活政府不干谁干?◎ 欧恩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