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西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右一)与元勋子女们亲切会谈
本报记者 蔡京瑞 摄
本报讯(记者 张小刚)昨日下午,省委副书记杨永茂会见了“重走长征路”的开国元勋子女一行。杨永茂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广大三秦父老乡亲,向元勋子女们“重走长征路”的行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并欢迎他们常回延安和陕西这个第二故乡看看。
杨永茂向元勋子女表示敬意
会见在西安人民大厦会见厅举行。当日下午6时许,当元勋子女们到来时,杨永茂热情地迎了出来,和他们一一握手,并表达了对元勋子女们不顾年迈体弱,坚持40天踏着父辈长征足迹,一路宣传长征精神的敬意和感动。
陕西是一块孕育红色革命的土壤,陕西在长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元勋子女是从这块土地走出去的,他们的父辈与这块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他们重走长征路是纪念长征胜利、弘扬长征精神的一次红色之旅。
这支队伍平均年龄超过60岁,70年前他们的父辈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满头华发的他们如今重走父辈们走过的长征路,他们的行动让杨永茂深为感动。杨永茂代表陕西群众对元勋子女们的此次行动表示感谢,他认为他们的行动意义重大,一路上不仅宣传了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更主要的是这次行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让长征精神再次深入人心。
欢迎常回陕西来看看
杨永茂向元勋子女们介绍了陕西的今天,特别推荐了陕西的资源、文化、物产等方面的优势,介绍了陕西的特产,陕北的煤、气、油,陕南的黄姜、绿茶,秦岭里边的羚牛、金丝猴……他说:“我们不但有秦兵马俑,还有新开馆的汉阳陵,新建成的大唐芙蓉园。你们有些是在延安出生的,有些是在陕西长大的,延安和陕西可以说是你们的第二故乡,抽空,一定要常回来看看。”
罗荣桓之子罗东进请杨永茂转达他们一行对陕西群众的感谢。他说,在陕西特别是在西安的活动,是这一路上气氛最热烈的,社会反响最大的,参与群众最多的,西安群众的热情给他们此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还代表重走长征路的元勋子女感谢主办方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和华商报社,特别是《华商报》的报道让“重走长征路”活动影响更深了。
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陈时宝,省军区政委夏龙祥,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培庚,省委副秘书长薛耀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省侨联党组书记郑良驹,华商报社社长张富汉等也参加了会见。
热点关注
开国元勋子女今日本报接热线
本报给您提供与开国元勋子女一对一交流的机会,8部热线期待您的参与
“情系长征·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组委会3位嘉宾将通过另外3部电话接听热线
热线时间:上午9:30—10:30
本报讯(记者 胥建礼 靳曼)“万里征程即日完,风尘满面笑声喧。俯身圣地深情吻,历史重温写新篇”。70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创造出“长征”这一奇迹和壮举;70年后,他们的子女重走长征路,用行动诠释着身为后辈的情怀。与元勋后代交流,追忆历史征程———今日,本报给您提供与元勋子女一对一交流的机会。
昨日,由于条件所限,许多读者想与元勋子女近距离交流对话的心愿没有实现。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心愿,本报今日上午9时30分,同时开通8部热线,欢迎您届时拨打热线与元勋子女进行交流。
每一条热线的那端,都是一位元勋的后人;每一位元勋后代的身上,都烙着老一辈革命家风雨征程的痕迹;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说不完的关于父辈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个人的心中都珍藏着和父辈们在一起的记忆。
他们历经整整40天、走过了11个省份110个县,重走了长征路,最终到达陕西。他们此行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对长征胜利70周年的纪念。他们热情不减,感动着所有与他们有所接触有所交流的人。他们对西安市民的热情、对陕西为中国革命所做的丰功伟绩用行动表示敬意。
也许,您也在被那段历史激荡。也许,您很想听听伟人之后的声音。也许,您有很多很多心里话想要说给元勋子女听。今日上午9时30分,本报同时开通8部热线,让您有机会和元勋子女交流长征的记忆和对先辈的怀念之情,让长征精神在这样的沟通中再次传播。
另外“情系长征·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组委会3位嘉宾将通过另外3部热线电话与您交流。
深情寄语
元勋子女寄语华商读者
历经整整40天、走过了11个省份110个县的开国元勋子女们也许没有想到,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胜利到达陕北之后,会在古城西安“万人见面会”上又一次掀起高潮。
昨日下午,在“开国元勋子女与华商读者万人见面会”的热烈气氛中,记者采访了各位元勋子女,他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饱含深情寄语华商读者。
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
长征,是一份十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
“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望着场内情绪激昂的西安各界群众,67岁的罗东进老人被感动了。他说,纵观长征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长征,是一份十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发扬下去。
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
长征壮举震寰宇,红军传奇重千秋
谈及感受,70岁的周秉德老人脱口而出:“长征壮举震寰宇,红军传奇重千秋。”以前,她也多次走访过伯父周恩来等先辈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尤以这次感触最深最浓。她感受着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敬仰,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胸怀激荡。她说,长征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 彭德怀侄女彭钢(中左)、左权之女左太北和参加见面会的学生们畅谈
本报记者 蔡京瑞 摄
彭德怀元帅侄女彭钢
长征精神是建设祖国和幸福生活精神源泉
已经满头华发的彭钢说:“作为一名军人,我要说,军民鱼水情深,人民永远是我们的根。”彭钢把伟大的长征精神看做发展社会、建设祖国和幸福生活的精神源泉。她郑重地把这个句子写下来,寄语华商读者。
徐向前元帅女婿张元生
永远保持长征精神,更好地建设祖国
几天前,在延安宝塔山上,张元生握住一位92岁高龄老红军的手说:“您是革命前辈,我们向您致敬!”昨日,参加了“开国元勋子女与华商读者万人见面会”后,张元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应永远保持长征精神,更好地建设祖国。”
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
用长征精神攻克难关,这也是先辈的意愿
徐文惠老人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她从甘肃会宁走到陕北延安,然后来到西安,参加“长征精神代代传”活动。她说,革命先辈的长征精神激励我们不断攻克难关,努力建设我们的家园———这,也是革命先辈的意愿。
张云逸大将之子张光东
红军,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永远铭记长征英雄
提起红军,张光东竖起大拇指:“红军,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张光东说,这是他在40天的“长征”中感触最深的。张光东强调:“我们永远铭记长征英雄。”
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
没有父辈付出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罗箭的童年是在陕北度过的,直到现在,67岁的他时常会不自觉地冒出一两句陕北话。他说,长征的历史,从小就听父辈讲过。没有亲历,感触就不深。“我们是红军的后代,我们用这种体验的方式重温历史。”走这一路,我们不能忘了,没有他们血肉之躯的付出,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
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左太北说,因为心脏病发作,她回京休养了一些日子,40天的“重走长征路”,她很遗憾只走了一半,但她很快又追上了队伍,沿着父辈的足迹,追寻历史,在前进中感受长征精神。她说,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使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林,国富民强,人民永远幸福。
秦邦宪(博古)之子秦铁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自称“延安娃”的秦铁这几年来陕西好几次了,每一次,他都会到各地的革命纪念馆参观,静静地重温历史,并不断感动着。当问起他这一路的感受时,他总是激动地说一句相同的话:“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本报记者孙强
热点时评
伟大精神历久弥香
马九器
如果没有那五颜六色的衣着,如果没有那姹紫嫣红的鲜花,他们蜂拥而至、他们欢聚一堂、他们相拥而泣的一幕幕,和70年前红军与百姓鱼水交融、唇齿相依的一幕幕,几乎是历史场景的重演。70年的时光,沧海桑田,天翻地覆,但透过那相似的场景,却分明从激动与感动中看到一种真诚,一种融洽,一种鱼水情,一种爱之切。循着这种激动与感动,我们也依稀看到“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的意义。
它不仅是在体味先辈们的百折不挠精神,不仅是在传承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更是在感悟一支队伍从弱小走向强大、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在传播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与和谐的不二法门。它从70年前传承至今,并将延续不绝。所以,这实际上是一次“寻根”之行,这个“根”就是———一个政党,只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就能无往而不胜。
走湘江,进遵义,过娄山关,渡金沙江、大渡河,翻雪山、趟草地、战腊子口,会师会宁、抵达陕北,征程二万五千里,历经的磨难和险阻举世罕见,而展现的精神彪炳史册。其中,最终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党和红军一心为百姓的政策赢得了民心,从而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并终于从陕北走向全国,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今天,开国元勋的后代们重走长征路,代表先辈们来看望长征路上的父老乡亲,对贫困老区进行慈善捐助,实际上是把先辈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于是,在西安,在陕北,多少古稀老人不顾年老体衰、路途遥远,要向开国元勋的后代们说说心里话,追忆那艰难却感人肺腑的岁月;多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送上家乡大红枣、唱起故乡信天游,载歌载舞,表达心中的真诚。岂止是在陕西,从江西湖南到四川甘肃,处处可见民众自发的欢迎队伍和真情表达,那是民众对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爱戴,那是民众对彭老总刚正不阿心怀百姓秉性的敬仰,那是民众对开国元帅将军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人格的推崇,那是民众对开国元勋后代们能继续传承先辈们优良传统的敬重。
“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要告一段落了,可是长征精神却始终像播种机一样代代相传,开国元勋们的高风亮节始终铭刻在民众心中,70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长征精神将永远历久弥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