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手机短信息诈骗活动被多次打击,但近期新一轮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活动再度兴起,各种虚假诈骗信息又在猖狂袭击手机用户。这类信息诈骗活动呈现出“屡打屡犯、边打边冒、禁而不止、扩散蔓延”的态势,犯罪分子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作案地点转移变换,受害群众叫苦不迭,打击治理难度加大。
对这些反复出现的信息诈骗,难道真的束手无策吗?
据了解,2005年11月份以来,仅福建省公安机关就破获各类短信息诈骗案件1000多起。厦门警方今年4月侦破了一起特大短信诈骗案,涉案金额竟高达6750万元,作案地涉及厦门、广州、上海、福州4个城市。可见,信息诈骗活动虽然猖獗,侦破难度大,但还不至于无法侦破和打击。只要司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有关各方密切配合,这些猖狂一时的违法团伙就难逃法网。
人们关心的是,除了公安部门的倾力打击以外,电信部门能否运用技术手段遏止和杜绝手机短信犯罪呢?从已破获的信息诈骗案件看,违法分子都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如手机卡、银行卡、短信群发器之类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每当电信部门有新技术新方法推出,又立即会成为非法犯罪的新手段。
哪个地方手机短信诈骗活动猖獗,这个地方的电信部门往往短信业务量大增,电信部门的手机短信收入相应大增。杭州警方新近破获的一个信息诈骗团伙,一个月发出的短信达299万个;而警方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信息诈骗活动最为猖獗的福建安溪县境内,一天发出的手机短信就达到百万条之多!由此可见信息诈骗活动对于电信部门经济效益的“贡献率”。
在这种情况下,电信部门在义与利之间如何抉择,值得人们关注。有些电信运营商对打击手机短信诈骗并不是那么积极主动,往往是被动配合公安机关的打击行动,主动运用自己的技术和网络控制优势,去防控手机短信诈骗的动作不多见。其中原因,不言自明。
面对手机信息诈骗犯罪猖獗的现实,我们的电信部门应当以公众安全为上,以社会效益为上,在积极主动打击手机短信犯罪上作出明确抉择。只要态度坚决,办法总是有的。最近福建泉州在全国率先实行“手机实名制”,使得诈骗分子在此无以立足,就是一例明证。国家有关部门也应明确要求电信运营部门拿出对手机短信诈骗切实有效的技术反制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