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伙要乘伞飞长江
挑战初定在10月1日空中开伞技术 国内仅此一人
10年前,柯受良成功飞越了跨度30米的黄河壶口瀑布;今年,南京小伙子苏黎明作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10月1日,他将在不携带任何有动力装备的条件下,挑战长江2公里天堑的飞越极限。
挑战者是地道南京人
昨天,中国首次无动力滑翔伞飞越长江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阅江楼风景区召开。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委外宣办、江苏广电总台共同主办。据主办方透露,与10年前柯受良驾车挑战30米的黄河壶口瀑布不同,这次即将挑战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旁一段超过2000米的宽阔江面,挑战者仅使用一把柔软的滑翔伞,没有丝毫助跑、起飞的动作,挑战的难度非常大。
昨天上午,身着橘红色训练服的挑战者———苏黎明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位南京土生土长的小伙今年28岁,家住南京市水佐岗,目前是飞虎航空俱乐部的职业飞行员。苏黎明告诉记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这次挑战来推广滑翔伞这项运动,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那种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快乐”。
着陆点仅10平方米
“这次挑战本身具有太多的不可确定性”,苏黎明提前透露了飞越计划:当天将采用直升机在江北垂直起吊,用牵引绳索将滑翔伞折叠伞包及他悬至800米高度(视气象条件确定),飞越开始时,直升机空中悬停,启动人机分离装置,滑翔伞瞬时打开,他将借助江面气流,操纵滑翔伞无动力飞越长江,到达指定降落靶场。据悉,落地靶场就在阅江楼景区天台10平方米的范围内。
此次挑战暂定在2006年10月1日,具体飞越时间视气象条件,在飞越前一周内向社会公布;飞越地点计划在长江(南京航段)南京长江大桥以西5公里区域内,江面宽度逾1.7公里,实际飞越路径预计3公里左右。
3个关键阶段决定成败
“失败的风险也是大的”,苏黎明称,此次挑战有三个关键部分。首先是人机分离阶段,该阶段,飞越者必须精确实施开伞技巧,出现无法开伞状况,即意味着低空自由下落,启动应急救生方案。其次,滑翔到江面上空阶段,江面上气流混乱,如果飞越者不能控制好气流,即有可能迫降江面,导致飞越失败,“当然,伞在空中风速可达到110公里以上,对于柔性伞来说,极易折翼”。最后,着陆阶段,阅江楼风景区天台场地较小,降落难度系数大,“如果在空中有1秒钟的误差,就会造成着陆偏出十几公里”。
全世界仅两人掌握该技术
“空中开伞是种非正常开伞方式,通常滑翔伞是依靠山坡横向奔跑开伞,但想用垂直的力量把伞打开,这完全靠个人的技术和能力。”苏黎明说。据了解,采用这种方式飞越地理标志物的,世界上目前只有奥地利运动员麦克·昆一人,2003年他以此方式飞越了英吉利海峡,2006年5月,他用31次类似起降,穿越了欧洲大陆,其间还飞越了阿尔卑斯山,国内尚无人敢于尝试这项挑战,而苏黎明是掌握此项技术的第二人。
苏黎明如果挑战成功,将开创中国三项纪录:开创中国人首次借助滑翔伞飞越长江先例,开创滑翔伞从直升机上起飞的中国纪录,创造中国滑翔伞空中开伞的低空纪录。据悉,今年9月中旬,苏黎明将前往北京蟒山进行最后阶段适应性训练,在最后的倒计时10天里,他还将会做一次模拟飞越,但地点不会选在长江上。
1亿观众共同见证
“全世界将一起见证这一刻”,江苏国际频道常务副总监陈剑称。据了解,飞越当天,南京市民除了到下关江边、长江大桥、阅江楼等现场观看外,江苏国际频道将从下午1:00至5:30,分6个部分全程来直播,全世界有超过1亿的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机收看到本次挑战的精彩实况,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对话这次飞越很环保
记者:为何想起要飞越长江?
苏黎明:自古以来,人们只能通过建造大桥或者乘坐渡船来跨越号称天堑的长江,而现在作为一个南京人,我要以无动力滑翔伞来实现这一历史性的完美跨越。
记者:失败的风险大吗?
苏黎明:作为一项极限挑战,其本身就具有失败的风险。飞越当天的气象、江面气流情况等都无法预知,飞越成败与否现在一切都很难说。
记者:挑战中出现危险怎么办?
苏黎明:我有一个坚强的飞越团队,负责无线电联络、医疗急救等,一旦发现危险,立即启动应急救生预案。
记者:挑战本身还有其他意义吗?
苏黎明:人们曾经热衷于用飞越来表达对自然征服的快感,然而用钢铁和汽油燃烧出来的激情只是短暂的一瞬,开凿山体,搭起铁架,留下的是对自然永久的破坏,通过这次飞越我还想告诉人们,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环保不能忘。
档案 苏黎明何许人也
1995年参加火车头体协拳击队次轻量级
1998-2004年创办电脑公司
2000年开始学习滑翔伞飞行
2005年4月28日取得无线电4级操作证书
2005年5月23日取得滑翔伞A级执照(初级)、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会员资格
2006年2月28日考核通过滑翔伞B级执照(中级)
个人纪录:单次最长滑翔时间6小时(世界纪录25小时),曾在南京赤山、大马山、北京蟒山、湖南永顺、甘肃、哈尔滨松花江等地进行过飞行训练。
掌握技术:单边折翼、螺旋、失速、全失速、空中开伞(奥地利运动员麦克·昆首创,在飞越英吉利海峡和欧洲大陆过程中使用,国内无纪录)等特技飞行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