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建县百年回眸
在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坐落着山水秀美的通河县。当你来到这里,就觉得一片清风扑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着勃勃生机,城市建设尽显都市风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 一个世纪的奋斗,一个世纪的求索,通河县沧桑巨变。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百年无非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一个县城的奋斗史上,却承载了太多的沉重与艰辛。通河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洗礼、从一个古驿站成为塞外名城的?勤劳智慧的通河人民,是怎样从贫穷走向富庶的?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是怎样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让我们把视角转向历史———
上篇 历史回眸
一百多年前,这片沃土上只有零星几处村落。1906年,满清政府在崇古尔库驿站,也就是今天通河境内的三站乡老站村,建治设县,始称大通县,归吉林管辖。1909年吉黑划江而治,通河县归黑龙江省管辖。随着县境内岔林河入江口人烟日稠,商贾云集,1914年县址迁至这里,也就是现在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县名因与当时的甘肃省大通县重名,遂改为通河县。
时光荏苒,一个世纪的日月更迭,一个世纪的烈火硝烟,一个世纪的奋斗与追索,把通河催生成长为美丽的塞外名城。
通河县首任知县名叫张熙。据史料记载,当时他乘一顶小轿,来到县址崇古尔库,租一所草土房院,却是“非上盖渗漏,即山墙坍倒”,稍加修缮后,1906年9月1日开始理政,标志着通河县正式建治。张熙当年的草土房院已经消散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一个世纪的生生不息,一个楼宇入云、街衢宽敞的现代化城市已挺立而起。
沙俄的疯狂掠夺,日本侵略者的践踏,使这块土地承载了更多的蹂躏,留下了更多苦涩的记忆。
1928年,通河有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他们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揭开了反剥削、反压迫的序幕。1933年,东北抗日联军来到通河,联合一切反日爱国义勇军,在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李延禄领导下,抗日联军在通河东部建立根据地,开展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
1946年2月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开赴通河,经过英勇顽强激战,击败通河境内守敌,解放了遭受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14年的通河。
随着民主政权全面建立,在通河的大地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民主建政等工作。目不识丁的农民走进扫盲识字班,大门不出的妇女投身土改运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使人们激动,让人们感到新鲜。憨厚的农民踩着自己的土地,捧着属于自己的粮食,几回回从梦里笑醒。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通河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给通河带来了沉重灾难,县委处于瘫痪,革命干部遭到批斗,历史的时钟停滞不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了一个时代的分水岭。经过了太多的运动,遭遇了太多的灾难,过滤了太多的迷茫,通河人民开始坚定不移地响应党的号召: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辛勤筹划,经过23万通河人民的艰苦努力,通河大地完成了历史的嬗变。
下篇 沧海桑田
农业篇
百年通河,农业为主。1983年,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为了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8座水库,4条引水灌渠,总排灌面积近40万亩。如今的通河,春天禾稻竞秀,秋季四野飘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通河农村发展揭开了历史性的新篇章。通河县委、县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近年来,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全县农村共修建道路98条62公里,为依山、建兴、桦树等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修水泥路面22.3公里,其中3个村安装了路灯,修建了水泥排水沟和板障子;解决了18个村、1.2万人行路难问题。2006年,将完成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浓河、祥顺两个试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镇内硬化道路37.7公里,新修通乡公路3条、54.2公里,通村公路6条、36.8公里;鼓励扶持发展统一设计标准的新型住宅100户以上。在改水上,新增改水村屯34个,解决5万人的饮水问题。有线电视、电话实现村村通,农电入户率达100%;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目前,全县A级绿色食品水稻种植面积达40万亩,畜禽总量达474.2万头,北药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5年,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创历史新高,达4449元。如今,农村街路宽敞整洁,路灯整齐明亮,卫生设施齐全,畜牧服务进村,农民生活富裕,民风淳厚自然。
旅游篇
通河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北部是连绵的群山,南部是平原与沼泽,27条河流穿梭其间,形成山川竞秀的自然景观。1987年,人们在其境内的二甲沟采集到一棵重505克的山参,被称为“世界人参之王”,通河因此更加声名远播。
通河境内有名的山脉有平顶山、白石砬子、老黑山、大青山,这些大山分布于县境北部,层峦叠嶂,万壑千岩,蜿蜒200余里;通河境内的岔林河,大、小古洞河,乌拉浑河水质清冽,两岸山峰耸峙,林涛呼啸;二龙潭烟波浩淼,出产的红鲫鱼曾经被作为“贡品”送进京;这些世外桃源般的景致,是难得的旅游资源。
然而通河县的旅游开发,还是最近几年的事。人们没有想到,这些矗立了数万年的大山,这些静静流淌了数万年的清溪,会吸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最早开放旅游的是乌龙国际狩猎场。这个狩猎场占地3万公顷,场内树木参天,生息着梅花鹿、马鹿、狍子、青羊等,吸引了国内外狩猎者的目光。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八大狩猎场之一,已经接待近百位动物资源方面的专家和狩猎爱好者。
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通河县开发了岔林河漂流,野性的河水漂满欢畅和激情;山脊险峻的乌龙国家森林公园的龙脉山、乱石嶙峋石上爬松的铧子山,让旅游者忘记尘俗,回归自然;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的大通河水库,青山绿水交融,水印山势,山染水色,天然画卷让你洗肺洗心;二龙潭潭水映月,月牙湖水美花妖……这些得之于心的山水之乐,逐渐成为通河县不绝的发展之源。
工业篇
通河有着丰富的林矿资源。石油、天然气、石英、大理石、铁、锰、金云母岩、油页岩储量丰富,特别是水晶硅石矿藏储量相当可观,被喻为“透明的黄金”,名扬海内外;全县森林面积41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5%,驰名中外的树种有红松、冷杉、落叶松、水曲柳、黄菠萝、云杉、胡桃秋等;药材有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
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县域工业的发展。去年,列入计划的42户企业全部实现了改制,为并轨企业职工3119人发放经济补偿金2195万元,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焕发了生机,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占全县总产值的32%。
特别是近几年,通河工业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自身资源优势做文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5年,帮助企业担保贷款达到1.2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简化办事程序,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引进广东粤景集团投资成立了黑龙江粤景浆纸有限公司,引进了宝通石英有限公司、存明木业有限公司、哈中药六厂,围绕木材、石才、中草药等上马的100余家深加工企业成为通河工业的“推手”,共涉及15个行业、210种产品。全县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存明木业、超艺木业为代表的木制品加工产业;以粤景集团为代表的浆纸制品加工产业;以宝通石英为代表的石英产品加工产业;以绿丰米业、云龙乳业、富兴酒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同利食品、雪梅冷冻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产业;以中药六厂、久久药业为代表的药品加工产业,不断加快“六大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年引资融资4.9亿元,引进项目25个。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出口创汇2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5%。
医教篇
通河县的教育早于县治。1880年,就已经有了大户人家延请家庭教师,南北大炕,书桌摆上。子曰诗云,《大学》、《论语》,传统文化在通河的土地上启蒙。1946年通河解放,民主政府设立通河中学,培训教师,教学网点迅速遍布全县。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河县的教育状况明显改善。1984年年底,全县有中学19所,小学188所。到2006年,共建新校舍34所,改扩建校舍3.2万平方米,建设现代化语音室、微机室33处,城镇中学全部实现楼房化,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的改变,确保了全县未成年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全县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降到1.58%和0.02%。
新中国成立以后,通河县相继建立人民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1960年已经开始做阑尾切除等小手术。2005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0个,与1949年相比增加了40倍,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门类齐全、设备先进的医疗网络。县级综合医院配备了CT、自动分析仪、彩超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基本满足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救护与治疗。全县人均寿命也由1949年的36岁上升到70.3岁。
城建篇
工业农业、医疗卫生、邮政通讯,日新月异的各项事业,离不开城镇建设的依托,城镇建设也是通河县发展最快的事业之一。
2002年开始,致力于实施“松花江中游名城”战略,通河城市建设跨入了快车道。以“50年不落后”为基本原则,城镇框架由原来的6.4平方公里规划扩展到12平方公里,重新规划了工业区、办公区、居民区。经过几年的建设,楼房建设已达72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楼14万平方米,住宅58万平方米,楼房住户6000户,楼房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城区内69条沙石路全部修成白色路面,总面积达68万平方米。街路两旁铺装人行彩板12万平方米,植绿化树2.1万棵,栽植花木25万株,铺草坪20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了环城电网改造11000米,供热面积27万平方米,给排水管线铺设8.83万延长米,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90%以上,安装IC电话80余部。努力打造“沿江风景线”,拥有万米广场的滨江公园现已初具规模,露天舞台、长廊、甬道、健身器材、地灯、高扦灯配置齐全,各条街道共安装路灯450盏,楼体全部实现亮化,建成具有现代化城市品位的雕塑13处,引岔林河水入城工程正在施工。
通河县城市建设在全省领跑,荣获全省“城乡规划管理先进县”的称号,全力推进“党政齐抓共管,全民参与,部门积极配合”创建平安通河的工作,通河社会治安状况百姓九成满意,荣获“全省平安县”、“全省法制环境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历经百年沧桑,通河县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域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全县齐心协力建设自己的家园,一座塞外名城被勤劳的通河人民装扮得更加富庶秀美。
本版撰文/赵朋辉 本报记者 王作龙 杨兴文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杨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