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关于马兰、余秋雨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纠葛被炒得沸沸扬扬。
事端的来由大概是这样的:前不久,余秋雨在北京做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期间,有人问他“马兰怎么这么多年不演戏了”,他回答说“马兰的工作环境有问题”。 于是,“马兰受排挤”见报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作出回应说,马兰多年没上戏,是因为机会给了年轻人,但剧院每月都还给马兰发工资。但马兰及其支持者马上回击说,她根本不知道发工资的事儿,也从来没有领过,而且马兰一再要求调离,但人事档案一直被扣留。剧院大多数大戏的主角,是院长蒋建国和他的妻子吴亚玲,而蒋建国与马兰同岁,吴亚玲比马兰还大。更有老同事揭露说,在“院史展览”中竟然没有马兰的踪迹……
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难以明断。但从中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基本事实,比如马兰其实是不想离开舞台的,而她确实已经从舞台上消失多年;作为继严凤英之后公认最优秀的黄梅戏演员,马兰被删出院史是绝对荒唐的;蒋建国夫妇为该院大多数大戏的主角,他们也没有否认。
马兰事件,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几年前的“童自荣风波”。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配音演员之一,童自荣在长达数年里“踪音皆无”。
我不想去责问“院长”或“厂长”们的人品,作为演员,舞台就是他们的生命。只要有机会,谁都会极力去争取。如果是公平竞争,那就无可非议。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竞争往往是不公平的,权力决定着竞争的成败。也许有人要说,马兰和童自荣可以另谋高就嘛。然而,目前中国的戏曲和配音等领域都是单一的体制,基本上都还是行政垄断的。这个体制之外,几乎没有舞台。马兰的人事档案被滞留,她就无法加入别的文艺团体,也就无法申请“演出证”,也就上不了舞台。
余秋雨说:“马兰的对手,是一种不良体制,而不是某几个人。”的确如此。如果文艺行政化以及单一的体制没有根本的改变,那么“马兰”和“童自荣”以及相应的“院长”就会层出不穷。我相信,生活中还有千千万万个“马兰”和“童自荣”,只不过他们可能不像马兰或童自荣那样如雷贯耳,以至于他们的遭遇不容易为世人所关注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