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仪式举行,而这距离北京残奥会开幕正好是740天,2周年倒计时即将开始。昨天,本报记者连线了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的攻手———安徽老乡李丽平,她也是这个项目在雅典残奥会夺冠时的主力。
李丽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国家队队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她来说已经到来,“每天训练就像是在奥运赛场上一样,我们已进入了角色。”
渴望家乡问候
记者昨天连线李丽平时,她刚刚从成都回到上海。“在成都训练了十几天,真的好辛苦”。
当听说记者是来自安徽的媒体,李丽平有些激动:“自从我拿到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雅典奥运会冠军后,有许多媒体采访过我,昨天成都的报纸也来采访了。但安徽老家的媒体好像把我忘了,其实我最想听到来自老家的问候。”
李丽平告诉记者,她是临泉县宋集镇李寨行政村人,现在是上海女子坐式排球队运动员,也是国家队队员。“听说安徽老家也有女子坐式排球项目,我真的很高兴,也希望彼此交流一下,但始终未能如愿”。李丽平言语中透出浓浓的家乡情结,但又为一直没有机会表达这种情结而显得无奈。
车祸成为转折
李丽平说,她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但17岁那年的一场车祸成了她生命的拐点。
等她在医院完全清醒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右腿、钱以及男友,什么都没有了。
“我真的自杀过。”电话那头的她很平静,“刀扎进皮肤,血流出来的那一刻,我突然清醒了,赶快往医院跑。”
后来法院判决,肇事司机应支付9万元赔偿金。“至今我才拿到几千块钱。”李丽平说,为了这笔赔偿金,她找过许多部门,但都没有结果。“正是因为这笔赔偿金,我走进了萧山市残联寻求帮助,也因此与排球结缘”。
登上冠军奖台
2000年下半年,为了赔偿金,李丽平抱着最后的希望打电话给萧山残联。一个姓于的女老师接了电话,说会向上面反映她的情况。李丽平以为又是一次空洞的承诺,没想到第二天,她就接到于老师的电话,让她到残联去。
一到残联,马上就有人来给她量身高,1.70米。一位老师认为她是个体育好苗子,建议李丽平搞体育。
20天后,残联的于老师告诉她,坐式排球上海队主教练想接她去看看,“一听和自己的案子无关,我就拒绝了”。但走出残联大门的时候,于老师抢先一步指着车:“丽平,请!”就这一句话,一颗久未温暖的心被感动了。
李丽平被接到了一家高级餐厅,那么多领导和教练,每个人都说了一些温暖的话。她被这种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一吃完饭,就和教练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当时我根本不了解排球,一个星期以后我还是决定留下了。你知道为什么我的态度会有根本的改变吗?我们每打一个好球,都会互相击掌、叫喊,为彼此加油。当时的我就被这样一种团队的气氛所感动了。”
凭借着优秀的身体素质和球技,2001年7月,李丽平入选国家坐式排球队,成为一名攻手。
2004年雅典残奥会首次将女子坐式排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队将首枚残奥会坐式女排金牌收入囊中。
备战北京奥运
2008年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李丽平告诉记者,她们“移师”成都训练,就是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一天要练7个多小时。规则要求臀部不能离开地面,常常被磨得流血,光坐着不动都疼”。据介绍,国家男子坐式排球队还经常陪她们训练。
李丽平告诉记者,虽然夺得了奥运冠军,但目前仍很清贫,至今没有人来赞助残疾人坐式排球队。“现在是很苦很累,但大家对2008年奥运会充满了期待”。采访临近结束时,李丽平特别祝福:“希望有更多的老乡加入到国家队来,希望更多的残疾人活出自己的风采。”(陈大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