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石阡,骄阳似火。花桥镇梁家屯村梁世金家0.4亩玉米新品种已成熟,地里行间套种红薯长出新蔓。他得意地告诉记者:“我种的这块玉米长得这样好,全靠农技干部来指导。他们指导得好不好,要由我们农民来考核。 ”这是该县科技入户工程的一个剪影。
石阡县是我省2006年省级试点县之一。全县共250户示范农户,示范种植玉米750亩,每个示范户带动20户,辐射带动5000农户种植1万亩。为抓好这项工程,该县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村入户,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农技人员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指导农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同时,农技人员与示范农户建立联系卡,由农户在联系卡上签字,考核农技人员。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有效地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冷水坝村科技示范户刘国学说:“技术员教我技术,我又传授给20家农户,目前大伙的玉米长势都很好,今年一定有好收成。”
据介绍,科技示范户平均单产40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0%,示范区主导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该县“补贴物资”化肥397包,复合肥100包,已发放到户,补贴示范户6万余元。
在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该县制定奖励办法,激励农技人员和示范户参与高产竞赛,夺得前三名的示范户与农技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
作者:谭仁瑜 刘惠杰 敬振伦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