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顾荣实习生杜强
人常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将好事长长久久地做下去。由市总工会倡导发起,与西安日报社、西安广播电视局联合实施的西安市特困职工子女社会助学活动,从1999年2月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 八年来,这项活动被广大特困职工誉为“城市里的希望工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八年如一日的关怀与资助,让成千上万名因为学费面临辍学的特困职工子女重燃对生活、对学业的希望,使他们一步步走出生活的阴影,坚强地面对家庭的困难。而这件好事,还将长长久久地坚持下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机关、厂矿到社会团体、部队、院校;从干部、工人、战士到华侨、个体工商户;从八旬老党员到一片童心的“红领巾”,社会助学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伸出友谊之手,解囊相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54个单位和个人捐款615.87万元,筹集发放助学金595万余元。
2002年,市公交总公司与栗沟小学结成助学对子,他们除了给栗沟小学的孩子们赠送学习用品,为每个学生赠送一套校服,还捐款帮助该校修建校舍,购买了彩电、电热桶、取暖炉、50余套课桌板凳。西安福乐集团是市总工会助学活动的首批资助单位,从1999年市总工会社会助学活动开始,公司每年拿出2万元资助60名小学生,80位中学生。除了集团每年对贫困学生的资助,福乐集团总裁靳喜凤从助学活动开始就与两名贫困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以个人的名义对她们进行资助,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靳妈妈”。靳喜凤说:“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是每个企业、公民的责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是企业对社会的回报。我要一直资助这两个孩子,读大学,读研究生,直至她们完成学业。”
西安印钞厂、陕鼓集团、西电公司,莲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丛、市人大离休干部蒋志和、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干部刘平……在社会助学活动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这一个个光荣的名字,注定要被千万名贫困学生铭记在心。
特困职工下岗之后,生活十分艰难,忙于奔波生计,无力顾及子女的学习和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市总工会社会助学管理办公室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社会助学知识援助行动”。活动自2001年4月开始,上千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困难职工子女结为帮扶对子。这些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无偿辅导困难学生。在他们的辅导下,受教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大有进步。西仪厂受助学生李欣由厌倦学习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西安蝴蝶手表厂芮博超、李阳通过知识援助,顺利地考入重点中学;刘丹俊通过志愿者的认真辅导,取得了数学成绩年级第四的好成绩……大学生们给孩子们送来知识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温暖。正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说的那样:“我们甘做一股清泉,一缕轻风,一束阳光,竭尽所能,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来自社会各方的真诚关爱,激发了特困职工子女勤奋学习、自强自力、立志成才和回报社会的决心。越来越多的受助学生在助学活动的感召下,正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将爱心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地传递下去。
张祥,西安文理学院的大三学生,对市总工会怀有深深的感情。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为了赚钱,在康复路卖过凉皮,在轻工批发市场摆过小摊,收入时多时少一直不稳定。自从2003年,张祥的母亲在市总工会再就业服务中心接受培训成为一名家政工之后,家里的生活才稍稍好转。懂事的张祥在学校里刻苦学习,每年都拿奖学金。最多的一次,张祥获得国家二等奖学金4000元,可他二话没说,直接将一半奖学金捐给学校设立的“爱心基金会”。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到社会助学活动的帮助,今年,社会助学活动帮扶对象已扩展到困难农民工子女,将资助129名农民工子女入学。年初还为85名中、小学困难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2.3万元,并送去了随身听、书包、台灯等学习用品。
五味什字小学6年级的琴鑫超小朋友来自山西,爸爸妈妈每月打工的收入加起来不足千元,既要租房吃饭还要付小超的学费,生活捉襟见肘。从2005年之后,小超幸运地成为市总工会社会助学活动的资助对象。虽说每学年只有200元,可对于小超来说却解决了大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家三口渐渐融入了城市生活,感受到西安这座古都的浓浓温情。用小超爸爸的话说,受资助之后对孩子触动很大,孩子学习更加用功了,因为原来在农村小学,底子薄,但经过努力今年进步特别大,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看着这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有谁能不为这八年来社会助学所体现出的互帮互助的精神所动容。今后,社会助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还有许许多多困难的学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助学能取得今天这样显著的成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与积极参与,相信受助的幸运儿们心中所有的感激早已化成奋发的动力,并以他们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