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3日,一批南京游客在皖南黟县关麓古村落参观游览。关麓古村落自宋代开始衍生了近千年历史,尤以俗称“八大家”为关麓村核心建筑的古民居,连片木楼房屋,飞檐翘首,画栋雕梁,造型精美,独具特色,在青石板巷道的映衬下,更显岁月的悠长,凡来过关麓的游客,都被这里的古朴民居和田园风光所陶醉。(中新社/方也广德摄)(资料图)皖南黟县关麓古村落乡韵悠悠(资料图)
海口晚报网8月29日讯: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将安徽省南部的古徽州描绘得令人魂牵梦绕、浮想联翩。拥有徽州民居最多的安徽黄山市1985年文物普查显示,1795年以前的徽州古民居有4700余幢。然而,近年来黄山市民间古建筑保护专家姚顺涞的调查结果却表明,由于坍塌、拆毁改建、出售外流等原因,皖南古民居目前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正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一场劫难。
每年消失5%:谁在蚕食皖南古民居
皖南古建筑是全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富
以古徽州为核心地区的皖南,现在仍拥有古村落50余座、徽派古建筑5000处以上,其中仅黄山市就有4700多幢,包括许多明代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皖南的古村落保存最多、古民居分布最密集,最具整体保护价值。
安徽省建设厅李修松副厅长认为,皖南古村落及其古民居所承载的百科全书式的徽文化,完全具有整体保护的意义。徽派建筑的特点主要通过民居、祠堂、牌坊集中表现出来,因此,民居、祠堂和牌坊也被称为徽州古建三绝。可以说,皖南古村落是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民间积淀,其居住理念、村镇布局、外形意蕴、三雕艺术、画堂门联、祠堂建构等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民俗等文化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说,对其进行整体保护,就是以缩影的形式保护中华传统文明,具有世界意义。
1998年1月1日,安徽省开始实施《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将皖南地区古村落遗存的古民居、祠堂、牌坊、楼、台、亭、阁等全部归在皖南古民居范畴加以保护。2000年,皖南黟县的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标志着皖南徽派古建筑已经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富。
蚕食之源:管理体制不顺、维护经费匮乏
古民居是一种特殊的文物。散布在皖南各地的古民居产权基本上都是私人的。以歙县为例,据县文物局不完全统计,仅歙县境内遗存的1911年前建设的各类民宅便有1900多幢,这些民居大部分产权仍旧属于私人,由业主继续使用。这就造成了古民居保护管理体制上无法回避的一种尴尬:一方面宪法保护私有财产,古民居所有权人有权居住,甚至出租给外人居住,所有权人如拆建、变卖古建筑很难被及时制止;另一方面政府只能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才有责任出面保护和干预,而由于保护经费缺乏等原因,大量的古民居并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政府的监管在明处,私人的行动在暗处,因此,古民居和相关文物在私人手中受到破坏或流失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记者在皖南歙县采访时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政府部门和一些有志于开发古民居旅游的企业曾尝试把一些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民居群的产权从私人手中买过来,但却未能如愿:有的村民拒绝出售祖屋,认为卖祖屋是败家子行为;有的村民肯卖但漫天要价,令政府或企业望而却步;有些村民存在严重的小农意识,认为与其让别人发财,不如自己留着,或者干脆搞短期行为,在村落里乱搭建小洋房当旅馆或饭馆来赚钱,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风格和环境。
记者采访时接触到的皖南各地政府和许多群众都愿意保护古民居,但皖南地区经济普遍落后,他们无一不为保护经费而大伤脑筋。黄山市文物管理处干部凌建民告诉记者,从1985年到现在,黄山市累计筹措的文物维修资金仅5000万元,黄山市财政预算中从未列支过文物保护经费,各区县的情况大体相同。作为文物大市,黄山市文物普查还是1985年完成过一次,1998年《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开始实施之后,市里布置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由于无普查经费,各区县只有少数文物专干在具体操作,以致历时8年,此项工作才进行一半。到现在,谁也说不清黄山市到底有多少需要保护的古民居。
记者在黄山市徽州区采访时了解到,该区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呈坎明清古民居建筑群的20幢建筑中,有15幢因为无钱维修而濒临坍塌。区文物局长汪晓东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尚且如此命运,更何况省级、市级或县级的了。
制止蚕食,须广泛发挥民间力量
关于黄山古民居的保护工作,政府有大量的课要补。基层文物工作者认为,在古民居保护工作中,政府除了必须发挥普查、规划、安排保护资金和打击破坏古民居行为的主导作用外,还应广泛发动民间力量参与保护。要成立民间保护组织、各级保护协会,由古民居产权所有者、管理部门、文化团体和热心古村落保护事业的人士等参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指导保护和发展。
引进民间资本,发展乡村旅游,黄山脚下的黟县宏村的保护经验值得借鉴。黟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1997年9月,黟县政府果断引进北京一家企业组建黄山京黟旅游总公司,参与宏村旅游开发。按双方合作协议:黟县政府拥有宏村古村落的所有权、管理权,京黟公司仅对宏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拥有经营权。双方共同承担对宏村古村落的保护责任,不得因旅游开发破坏古村落的原始风貌,京黟公司在经营期内负责对所使用的民居、道路、水系等历史遗存进行保护和维修。门票收入中的33%归黟县政府,用于保护和给予镇村两级(保护资金占20%),京黟公司得门票收入的67%,其中应提取不低于30%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宏村古村落的维护和修缮。
宏村模式使黟县政府和宏村群众在保护和发展两方面都尝到了甜头。京黟公司成立后,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使旅游门票收入增长了近10倍,不包括京黟公司应提取的门票收入中的30%保护资金,仅黟县政府从中提取的保护资金就超过1500万。当地镇政府和农民也由发展中受益,保护的意识自觉增强,宏村的古民居因此得到了有效保护。(王立武王圣志)(来源:半月谈/新华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