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岭南四大古镇之一梅县松口年年遭洪水祸害,而筑坝提案因“文物保护”争议多次搁浅
本报记者 黄蔚山 施用和 通讯员 饶延志 梁德新 罗柏新 摄影报道
今年,南粤大地遭受多次台风重创。受上游凶猛洪水的影响,梅县松口这个千年古镇,今年就先后遭受了洪水四次祸害。
松口人告诉记者,由于未建防洪堤,他们的正常生活几乎每年都会受到水患威胁。
松口镇为何不建防洪堤?记者就此事进行了采访。
洪水年年淹圩镇
松口镇始建于北宋,全镇6.9万人,圩镇地势低洼。梅江上游的梅州城区与下游的松口,40多公里水路落差约30米。每年6至9月的汛期,东流的梅江水必然涌入松口街。据记载,近百年来,松口圩镇至少遭遇过450次大洪水的袭击。最高水位超警戒线9米多。据不完全统计,为避洪灾,近20年来,松口至少有1000多户、4000多人举家外迁。
今年72岁的麦国权老人,一家居住在江边,有80多年历史的老屋已先后经历过306次的洪水。据麦国权回忆,印象最深的是1960年的洪水。当时,洪水从最低洼的广兴、方裕茂两个码头涌进圩镇,水位高达61.8米。一时间,二三万人被困在汪洋之中。第三天,洪水退时,镇内五间民房坍塌,有户人家,五口人有四口被夺去了生命。
“母猪也戴金耳环”
松口人主要以农商为主,几百年前,这里就是商贸繁荣的客家大镇。如今,圩镇13条大小街道,年年遭洪水浸,这成了当地人最大的一块心病。洪水袭来,人们就手忙脚乱,胆战心惊。50多岁的麦国兴对记者说,洪水来时,全家拼命往上层搬值钱的东西,一楼搬上二楼,二楼再搬上三楼。最后,一家人挤在乱七八糟的高层房间中,吃喝靠人用船送。
今年“格美”台风袭击,仅十多个小时,洪水就猛涨至7.4米。一瞬间,早熟蜜柚受浸,农民希望化为泡影。“格美”令松口镇受灾人口达2656人、房倒187间、农田受浸5000多亩,损失近2000万元。
松口土地肥沃。如果不是洪水祸害,生活比现在要好得多。因此当地有民谣:“三年不发洪水,母猪也戴金耳环”。
老宅妨碍建堤坝
松口镇群众急切盼望能早日筑起防洪堤坝。当地人大、政协也曾多次提案:松口河堤的设计水位应在62米以上,并参照梅州市区“一河两岸”建设,估计长14.5公里、投资约两亿元。但是,多次提及多次搁浅。
究其原因,据称是文化部门有人认为,拆沿河老屋建堤坝,会“伤及千年古镇风貌”。
松口镇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现保存着许多由明清至民国各时期不同风格的民居;单河两岸就有600多座。但是,至今没有一座老屋被列为省、市、县的“文物保护单位”。而梅江河洪水暴涨时,首先被浸的便是河边的这些老房子。加上人为破坏,大量老宅已日益颓败。沿江那一整排的骑楼中,有些地方甚至成为垃圾集散地。记者了解到,多数房主已经迁出。
拆了老宅,筑起防洪大堤,能让4.9万人和6500亩耕地免遭水浸,还能让圩镇的十多条古老街道免遭水浸。哪种做法利大于弊?上图:沿江老屋上图:水位线标志上图:沿江老屋
(晓健/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