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配人配“枪”找隐患搞好服务
这是一场管理与服务的“大战”。
据统计,目前广州的流动人员达367万多人,有出租屋99.92万套。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桂芳强调,没人可以否定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员,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勤恳为广州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对于出租屋还是流动人员,管理与服务,缺一不可。
要打好这场管理与服务的“大战”,人、“枪”缺一不可。
专职管理员边服务边“侦察”
番禺区出租屋流动人员管理办副主任黎梓华形容,出租屋管理员就是最前沿的“服务兵+侦察兵”。
近日,记者专门溜进番禺区出租屋管理员训练营探个究竟。火辣辣的太阳下,一列列的出租屋管理员正操练得像模像样。翻开他们的培训课程,信息收集、消防知识、房管知识、税务知识等自然少不了,甚至还有如何识别制毒工场、怎样判断传销团伙等内容。据番禺警方透露,在打击番禺辖区内传销团伙的几次胜仗中,出租屋管理员立下汗马功劳,工作中查获在逃犯罪嫌疑人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专职的出租屋管理员就是广州首创的。按照每100-120套出租屋配1名管理员的标准,广州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出租屋管理员队伍,负责出租屋的巡查登记,督促落实防火、治安、计划生育措施,掌握租住人员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宣传政策法规,督促屋主按时缴交税费等。
截至今年7月底,广州有了6506人的出租屋管理员队伍,6506个“服务侦察兵”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切实掌握出租屋的每一处“风吹草动”。
PDA在手,违法犯罪别想走
队伍是“拉”起来了,要打好管理与服务的“硬仗”,该配备什么样的武器呢?
除了法规、制度,还有一样“新式武器”很快将装备全市的出租屋管理员队伍,那就是“信息化”。
黄埔区去年就开始试点信息化了。上月底,记者随黄埔区文冲街的出租屋管理员去巡查。左拐,敲开一间出租屋。嘿,好家伙,管理员掏出掌上电脑(PDA),手指一点,这间出租屋的基本情况就出现在屏幕上,连租客资料都一目了然。
配备PDA,实行出租屋流动人员信息化管理,在全国黄埔区可是第一家。
据黄埔区出租屋管理办主任谭鸿飞介绍,这掌上电脑并非拿来“唬人”的。如果管理员发现某出租屋存在治安、消防、计生、违建、无证经营、传销、制假售假等隐患或现象时,通过掌上电脑,可以把信息直接上传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由街道和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
2005年,黄埔区有关部门通过信息平台,整治无证(照)经营店铺就达1515家,查处利用出租屋进行制假贩假等违法犯罪活动9宗。
过去信息平台上的各种信息要一个月才能更新,现在每天都能更新了。该系统今年底前将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把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管理带进“现代化”时代。
街坊邻居屋主联组搞“自治”
要管好出租屋,除了靠公安和管理员队伍,还要靠出租屋主的自觉参与。海珠区这两年就创出了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让屋主“自治”的联组管理模式。
海珠区昌岗街朝圣社区是联组管理模式的发源地。记者近日来到朝圣社区,正碰上每月一次的出租屋主组长碰头会,20多名组长济济一堂,互通信息,热闹极了。
所谓“联组式”,就是约10户-15户出租屋主为一组,由屋主推选产生组长,负责协助出租屋管理员对出租屋落实管理措施。组长大多为上了年纪的热心街坊,他们一发现什么治安和消防的动态,会即时向管理员和社区民警报告。
组长们的作用可大着呢!他们与出租屋主都比较熟,有什么事由他们通知下去,一个字———快!此外,不少大案的侦破还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呢———去年5月,海珠区公安分局就根据一位屋主组长提供的信息,查获了一个制毒窝点,抓获毒犯一名,缴获钢珠枪三支、制毒工具一批和制毒原料2000多克。 上图:拆防盗网,拆出出租屋巷道“一片天” 本报记者 陈文笔 摄
铁腕整治整出一片“新天地”
近日,记者来到白云区同和街蟹山社区,不少居民和租户高兴地说,蟹山变得更加整洁了、更加安全了。这一切,要归功于对出租屋的铁腕整治。
拆防盗网“一线天”变“一片天”
蟹山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在此租住的流动人员有2800多人,出租屋多达1108套,而常住人口才1350人,基本上家家都有房子出租。租金是居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们笑称以前是“耕田”,现在是“耕屋”。
前些年,蟹山家家都有防盗网,而且全是飘出式的,于是催生了密密麻麻的“握手楼”。飘出的防盗网顶上,楼上丢下来的垃圾长年没人清理,一派典型的脏乱差“城中村”形象。
前年,广州开始大规模整治出租屋,蟹山街道决心借此机会好好改造“城中村”面貌,就在市里提出的防盗网要加开逃生口的基础上又加了码:不仅要开逃生口,防盗网还要退缩为与外墙面齐平,一个字:拆!
要拆防盗网,谈何容易!在拆的过程中遇到百般阻挠,街道和社区干部可谓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前年底时,防盗网的整治合格率只有40%,到了去年底完成了80%,现在的合格率已达到98%。街道负责人说:“今年9月份出租屋要力争实现100%符合出租条件,防盗网当然也就要全部达标。”
整治防盗网,巷道由“一线天”变成了“一片天”,整洁多了,环境改善了。另外,随着管理的到位,发案下降了、治安好转了,租客自然多了,租金也涨了,居民也变得理解、支持街道的做法了。
整改通知书两年发了65万份
在蟹山,记者发现有好几栋房子正拆了重建。旁边有人说,它们曾经是危房,被街道和有关部门停掉了出租的资格,眼看着来这找房租住的人多起来了,屋主想赶紧拆掉危房,办好手续,建起漂亮的新楼来“耕屋”收租。
蟹山的整治,是全市出租屋大整治的缩影。为实现2004年有40%、2005年有80%、2006年力争100%出租屋符合出租条件的目标,近几年来,广州各区、县级市进一步加大了对不符合出租条件出租屋的整治力度。
下面一组数字,足以反映整治的声势与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广州出租屋整治共投入人力83.03万人次,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65.23万份,口头通知整改115.97万人次,治安拘留1154人,治安警告13415人,罚款8735人,整治消防和结构安全隐患58.23万处,拆除防盗网287.06万平方米,开防盗网逃生口31.23万个,改造危险出租屋1993栋,拆除违法建设出租屋5385栋、68.59万平方米。
老区老办法 营造氛围请进社区
新区新路子 建公寓笑纳外来工
在广州市停住脚步的流动人员,没有拿到这个城市的户籍,却真真实实地生活在各个社区里。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让流动人员向“社区人”转变的构想。
讲座多多贴近生活
走入7月的越秀区大东街较剪巷,正好碰上一个小型的摄影艺术讲座。有趣的是,台下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流动人员,台上却用粤语讲述,这还是应流动人员要求的。
原来,这是大东街“金雁学校”的一个小课程,让流动人员学听、学说粤语也是课程的内容。
“金雁”是广州市服务流动人员的一个品牌。早在2000年,广州市首家服务流动人员的“黄花金雁学校”在黄花岗街创立,后来,学校的创办人黄桂芳调任大东街党工委书记,把这个好传统也带了过来。今年1月,“金雁”飞入大东街文化站,辖区内的流动人员有了一个特别的大家庭。
正认真听着讲座的魏正强来自四川,现在中华广场保安部工作。32岁的魏正强在广州市工作了9年,没回家过过一个春节。今年“金雁学校”的各种活动,一下把他卷进了“大东街社区人”的氛围里。自1月开始,元宵节有联欢,党的生日一起“颂歌献给党”,每个星期有交谊舞培训,时常还可听听礼仪讲座、生殖健康知识讲座、摄影讲座等。工作之余魏正强有了自己的社区生活,认识了社区里的朋友。“在广州我都是租房住,这是第一次有被关注的感觉,而且是关注到我们的生活细节里。”
黄桂芳称,“金雁”取“南来北往的大雁”之意,流动人员进城打工,往往在生存、学习、竞争上都处于劣势,作为最贴近他们的街道,更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把他们当成“社区人”,真心地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提供服务。
既然是“社区文化”,黄桂芳更多地考虑点滴细节———
“很多农村来的孩子,长得都不错,只要调教一下穿衣谈吐,老板更容易看中,工作也不成问题了。”于是,礼仪课就上了;“出门在外,都喜欢照照像给朋友看给家人看。”于是,摄影讲座就开了;“来广州,学两道粤菜也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学做“清蒸鱼和清炒菜心”也成了一门课。
黄桂芳说:“流动人员融入社区,对街道有感情了,对广州有感情了。有了认同感,管理起来也就容易和方便多了。”上图:外来工公寓实行IC卡管理 陈文笔 摄
整洁公寓价钱不贵
在广州城里,佳大时代公寓的名气正慢慢地响起来。
请注意,它可不是什么“豪宅”。开发商给了它独特的定位:广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最漂亮的出租屋。
还没走进这片“出租屋”,已经感受了它的不一样:进大门需要专门的IC卡,门口有物业保安站岗。站在这“出租屋”的中庭园林里,看到的与正在热卖的时尚住宅小区没有差别:绿阴环绕,有相关配套的生活设施,有打球健身的场所。在后期工程图上,还可以看到小区将会有游泳池。
时间回到2003年,民营企业家郑加强在当时的广州开发区投入巨资,参与开发建设大型员工公寓小区,面向企业只租不卖。第一期9栋漂亮的楼房推出以来,不少企业热捧,组织员工统一租赁,现在已经有80多家企业4300多员工入住。
探访佳大时代公寓当日,21岁的小何因为上夜班正在屋里睡觉,同事兼室友在旁打着电子游戏。小何来自茂名,大专一毕业直接来开发区的工厂工作,6个人住45平方米的公寓,有点凌乱但不失干净,小何说这里很像大学宿舍,有饭堂,管理好又安全,家里人都挺放心。
另一栋楼里,排了下午班的小石约了朋友过来玩。老乡们都挺羡慕他,住这么漂亮的地方,价钱又不贵。
据了解,佳大时代公寓目前的租金还略低于开发区现有的员工楼租金,最便宜的只要每月90元就可以入住,还包含了管理费。像小何,每月的房租花费只需要100元。
这个出租屋小区实行封闭式闭路监控,员工出入小区、楼房、消费全部采用“一卡通”。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透露,自2004年底入住以来,小区没有发生任何入室偷盗等违法事件。
在萝岗区,有几个类似佳大时代公寓的小区与公寓楼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相对简陋的零散出租屋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张桂芳认为,新城区特别是新的工业园区在规划时要预留土地建设外来工公寓,老城区可以把一些旧厂房改造为外来工公寓,城乡结合部可以利用农民集体留用地建设外来工公寓,探索出抽疏城中村的流动人员,降低对城中村出租屋需求的新路。
(日京/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