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称外来人口有诉求、遇难题难寻解决途径,孩子教育问题成反映热点
采写:南方都市报记者 梁艳燕本报热线开通近一个星期以来,接到数百个读者电话。这些人当中,有的在广州生活了两三年,有的已经呆了十几年。 他们由于手里拿的是暂住证,而不是广州户口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婚恋、工作发展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尽管他们当中的部分人,或是企业主管,或是高级工程师,年薪都在七八万以上……他们提出,自己在为广州做贡献的同时,也有诉求,也有难解之困,但由于在民意机关中没有代言人,利益难获保障。每个周末,胡先生都带着太太、女儿到茶楼喝茶;太太隔三差五地会在家里煲点老火靓汤;5岁的女儿能说一口流利的广州话……这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与“老广”基本无异,但一张薄薄的暂住证还是把他们与当地人区分开来。胡先生与太太在广州打拼13年了,“广州GDP也有我们的一份贡献,入不了广州户籍,我们也愿意办暂住证,但现在最迫切问题是女儿明年就6岁了,没有户口进不了公办学校,要读高价书。”胡先生一脸无奈。
外来人口诉求难获有效解决
网上数据显示,2005年年底,计生部门统计的广州外来人口数据达500万,公安部门统计的广州外来暂住人口为350万,而广州市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仅为131万。读者汤先生提出,“据保守估计,广州的外来人口约有300万-500万,这与户籍人口的比例都差不多达到1:1了,而在这庞大的外来人口中,有一定技能专长的技工、高级管理者等不乏其人,大概也能占个1/4左右,同时还有一些简单的劳动者。尽管是外来人口,但他们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在广州,他们在为广州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有诉求,也有难解之困,但一直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读者汤先生非常认可政府这次对暂住证的调研,他认为,这证明了政府对外来人口还是比较关注的。同时,他提出,由于人大代表等民意代表都是由户籍人口选出来的,那么这些民意机关事实上只能代表一半市民,暂住人口缺少代言人,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下一步能否选出外来人口的代言人呢?这将会成为令所有外来人口比较振奋的消息。”
根据技术含量提供入籍可能?
“广州能否采取一些甄别措施,按工作技术含量来给外来人口打分,然后根据分数给我们提供入籍的可能性?”不少在广州暂住了十几年的外来人口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示了他们想成为广州新市民的迫切期待。读者何先生认为,目前广州市对入户条件定得比较高,必须是大学本科生,但像他这样的早期外来人口,1990年就到了广州了,虽然他仅是技校毕业生,但当初就是凭着一门好手艺当上了“领班”,现在是企业里的技术主管。“我不一定要求政府马上提供给我广州市民的待遇,我只是希望自己多年的努力能有所回报,希望自己能在这片奋斗多年的土地上扎根。”何先生表示,由于缺少“广州人”的角色认同,他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在广州的“外乡人”,为了避免儿子在公立学校里可能受到的异样眼光,他宁愿每年花几万块钱让孩子入读民办学校。个案“因为我听一些过来人说,没有当地户口,想入读公校简直要抢崩头。如果都是外来人口,就等于提前给了孩子一个流动人口的身份,将来求学就业很不便。政府取消蓝印户口,几乎把所有外来人口,包括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也拒之门外。”
孩子几月大 四处找学校
黄小姐是跑马场某汽车行业的部门经理,湖南人,来广东多年,辗转省内几个城市,最后选择在广州安家。“其实,对我来说,就业环境深圳比广州要好,我最后选择广州是因为我先生在这边的缘故,我真的把广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了。”说起暂住证,黄小姐深有感触:2001年前在东莞工作,手下的员工曾因没有暂住证而被拘留。当时,员工呆在厂里是没事的,但走上街头就有点提心吊胆了,一不小心就遭人盘问暂住证,如果没有就会被带上“猪笼车”——一辆车厢又黑又大,只开一个小窗的车子。随后就需要厂里负责人拿钱来赎人。“不过,这几年,这样的事情在城市里很少发生了,因为很多公司都为员工办了暂住证,一般只要行为规矩,衣着整洁的话,也不会有人来盘查。”黄小姐说,自己虽然也是外地人,但没有遇到过被查暂住证的事,她觉得政府是为了便于管理外来人员而办暂住证的,这个也未尝不可,他们乐于接受,但她提出可否根据在当地居住年限的长短,来划分多种性质不同的暂住证。比如,在广州居住多年,有固定工作,买了房子的,虽然不一定要强行把户口迁到广州来,但如果把暂住证的叫法换成“居住证”,以区别于广州土生土长的居民,这也能让人容易接受一点。“我自己买了房子,有房契,这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国家已承认了房子是我的私有财产,但手里拿着暂住证就好像在自己的房子里暂住,这多少有点尴尬。”尽管如此,黄小姐目前最担心的不是办暂住证或者迁户口的问题,让她最着急的是小孩的受教育问题,”我今年28岁,小孩出生才几个月,但我已经开始在为他找学校了,因为我听一些过来人说,没有当地户口,想入读公校简直要抢崩头。”黄小姐家住番禺的华南碧桂园,附近的公校很少,如果要入读碧桂园里的学校的话,发展商承诺出两万元,其余由家长出;如果读附近村委的公办学校,家长也要出好几万块择校费。“孩子在当地出生,也在当地成长,虽然父母辈不能成为广州市民,但也应该让孩子融入当地社会。孩子连家乡话都不会说了,不可能再回原籍就读,那政府能否适当考虑一下,给这些孩子一个受教育的均等机会呢?”
外地媳妇找郎君屡碰壁
“我已经30岁了,还没结婚。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要和一个男人结婚,还是要嫁给一个户口。”马小姐在电话里无奈地跟记者说。马小姐是四川人,18岁就跟随堂哥到广州一家企业做文员,工作勤奋认真,受到上司赏识,短短三五年就成为了业务骨干,收入由最初的五六百元上升到现在的五六千元。“对于目前的工作、生活,我是比较满足了。但是,在婚姻问题上,我碰到了让我始料不及的事情。”身材修长、长相甜美的川妹子来广州没几年,就受到了一个在一间公司工作的广州男孩子的热烈追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感情成熟,男孩子要带她回去见家长了。“当我满怀信心踏入他家门槛时,他妈妈马上问道,‘你是哪里人?有广州户口吗?’,当时我一下子懵了。”黄小姐说,“结果可以想象了,他们家接受不了我这个外来媳妇。”经历一场无果的恋爱后,马小姐的情感空白了好几年。后来在她28岁的那一年,终于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真命天子”——一名也是在广州打拼多年,事业略有成就的某公司经理。“本来想着这一次恋爱可以开花结果了,谁知却遭到了自己家里人的反对。”马小姐淡淡地说,她父母反对的理由是男方不是广州本地人,没有广州户口。父母跟她分析,如果双方都是外来人口,就等于提前给了孩子一个流动人口的身份,将来求学就业有很多不便,倒不如找一个有广州户口的人,孩子将来也可以随父入户广州,这样就省事多了。“在广州住了12年,工作了12年,现在还是暂住人员,我不奢望一夜之间能成为广州市正式居民,我只是希望政府能给我们一个期限,让我们与当地人的差别慢慢缩小,渐渐融入当地社会,我们实在不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中只能攥着一张暂住证。”
有能力无户口跳槽受限
张女士上个月在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附近买了一套房子,不到一个月,她又在佛山南海购置了一套物业。没别的原因,只因为后者能给她一个佛山户口,让她原本湖南籍的小孩可以在当地读书升学。张女士一家来广州两年多了,她是市内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丈夫是高级工程师,一个今年11岁的女儿在一所民办小学读5年级。“我丈夫是被企业高薪从湖南挖角挖过来的,可以说是从外地引进的特殊人才,可到现在,我们仍然要办暂住证,接受居委会三天两头的查证,真有种‘二等公民’的感觉。”“主要是在政策上,我觉得政府应该对特定的外来人群有所倾斜。”张女士表示,早几年,在广州买房还可以拿到蓝印户口,但现在政府取消了这一政策,几乎把所有外来人口,包括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也拒之门外。“我觉得办暂住证仅是一方面,以后政府是否考虑接受我们入户,这是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张女士表示,由户口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她对广州这个城市的重新考虑。“首先是小孩的读书问题,其次还有我们大人的自身发展问题。现在如果我要跳槽,很多单位都会优先考虑当地人,这对于有能力,只是缺一个户口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新闻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