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由《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及《南方日报》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及单位联合举办的“重走长征路,喜愿传中国,圣地看新貌”活动,经过28天的“长征”,昨日在我省黄陵县画上圆满句号。活动最后一天,队员们共同祭拜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崇高敬意。同日,队员们对延安市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进行了走访,对老区可喜变化表示了极大关注。队员们品尝洛川苹果。本报记者 贾军摄
穿越老区 用心倾听新故事
黄陵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黄陵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刘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陵交通发达,铜黄高速公路和210国道为主的9条主干公路及西延铁路穿境而过,黄延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并率先在陕西省实现了城乡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6.7亿元,是“九五”时期的6倍。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
富县 让全县农民喝上干净水
富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冯保学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他们为农民办了道路、电力、移民及水利等四件好事。
目前,富县已基本实现乡乡道路黑色化,村村道路沙石化,经过几年的投资与发展,富县所有的乡村将逐步通沥青路;全县的用电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所有的农户都通上了电;移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规划,全县川道地区的住户将逐步实施搬迁,让全县的农民全部告别贫困和愚昧;利用水利网络化,让全县的农民都喝上干净的地下水和自来水。
甘泉 中小学生入学率100%
甘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阚延军说,“十五”以来,甘泉县通过全县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富县近几年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农业经济开始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粗放型农业向以蔬菜、畜禽为主的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按照“菜畜富民、工业强县”的特色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了石油、白酒、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工业格局;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中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普及了高中教育。
洛川:农民收入九成来自苹果
洛川县副县长寇粉玲介绍说,洛川立足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化建设,形成了拥有50万亩苹果生产基地,贮藏、加工、营销、运输等配套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化格局。2005年,全县苹果总产量达45万吨,产值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来自于苹果产业。
同时,洛川县坚持走“以沼促畜,以畜促果”的路子,大力发展建沼养畜。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2万余个,入户率达到50%,成为西北地区沼气建设第一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了2个重点村和10个移民搬迁村的建设任务,解决了1.25万人的温饱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到去年年底,全县90%的村通上自来水;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乡乡通了有线电视。
8月29日,重走长征路车队队员们先后来到延安市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听取了当年红军的下寺湾战斗、直罗镇战役等战斗故事,拜谒了富县烈士陵园,参观了洛川会议旧址,祭拜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队员们还专程慰问了富县籍10名老红军、老革命,并给每人赠送慰问金1000元。
常泰药业的“长征情”
8月28日上午,“重走长征路,喜愿传中国,圣地看新貌”凯旋仪式在延安宝塔山下的中心广场举行。凯旋仪式上专门安排了延安常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向红军老战士赠送现金。常泰药业董事长常学军亲手把1万元现金分送给在台前就座的10位老红军战士,同时送给他们每人10盒公司生产的“心神宁片”,并承诺为这10位老红军终生免费提供“心神宁片”。现场一片掌声。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延安常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原延安八路军制药厂,创建于1938年,当年在那么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药厂战士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多做药、做好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延安常泰药业人也历经了新的“长征”,公司保持和牢记延安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致、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原延安八路军制药厂那个在延安南桥西山上的小厂,发展成今天位于延安城东常泰路,占地90多亩,总资产7600万元,员工500余人,年生产能力2亿元,销售市场遍及全国35个省市自治区。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该公司视察,对他们通过开发酸枣制品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他们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为延安发展特色经济做出贡献。
为表示对长征精神的崇尚及对革命老前辈的崇敬,延安常泰药业在毅然做出以上之举的同时,其下属分公司延安信天游食品有限公司还向10位老红军每位赠送了一盒“老镢头”牌杂粮食品。常泰药业的“长征情”,让“红色之旅”的全体南方来客及在场的与会人员无不为之感动。不知谁突然说了一句“常学军”,真的,连其董事长的名字也与军队相亲。
感动无数 重走长征路落幕
万水千山,长征勇士传喜愿;青山秀川,革命老区展新颜。
8月29日,由《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及《南方日报》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及单位联合举办的“重走长征路喜愿传中国”活动,经过28天的“长征”,昨日在我省黄陵县画上圆满句号。一路上,“重走长征路”的队员们与所在之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组织了一系列隆重的活动,缅怀革命英烈?熏弘扬长征精神。
此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之旅,将把革命老区的革命精神带到全国各地,也将把革命老区的新发展、新面貌传遍全国。
“长征”一路 感动一路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2万5千里长征,到达陕北;7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长征”队员们从遥远的南粤启程,不远万里胜利抵达终点延安,揭开了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活动新的一页。
“重走长征路”车队队员们穿越了7个省、区,行程8000多公里,他们一路缅怀先烈、一路播洒爱心,在湘江战役发生地界首、革命转折地遵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会宁、革命圣地延安,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组织了一系列庄严隆重的活动。
进入陕西,“重走长征路”活动进入了最高潮,队员们受到了陕北老区人民最高规格的礼遇,亲身感受了老区人民对广东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吴起会师,当地5000多名群众夹道相迎,一次次地让“长征”队员们感动。
革命圣地延安,红色之旅的队员们云集宝塔山下,延安市委、市政府在延水河畔的中心广场举行隆重的凯旋仪式,宣告红军长征70周年红色之旅活动圆满成功。
来自广东的车队先后慰问了我省25位老红军、老革命,将老人们邀请到吴师会师、延安凯旋等现场,向老人们表示了亲切慰问,并给老们送去了慰问金,送去队员们对老人的关爱之情。
在勇士们“长征”的28天中,本报开辟了《长征改变中国》专栏,对活动连续做了重点报道,尤其是车队到达陕西后,本报更是浓墨重彩推出了大型报道,展现伟大的长征传奇和常青的长征精神,在全国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宣传大合奏中奏出了最强音。
“缅怀先烈,弘扬长征精神,展现老区新貌。这是此次长征的初衷。我们一定要把陕北人民对广东人民的深情厚意带回去,把老区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踏上致富路的精神带回去。‘重走长征路’活动,在广东人民和陕西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粤陕合作将跨上新的台阶。”“长征”队员如是说。
始祖陵前三鞠躬 缅怀黄帝
8月29日下午,黄帝陵秋风习习,本报及《南方日报》领导、重走长征路全体队员来到黄帝陵,在黄陵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共同祭拜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崇高敬意。
在祭奠乐鼓声中,祭拜开始,“重走长征路,喜愿传中国”及“重走长征路,圣地看新貌”组委会分别向黄帝陵敬献了花篮,花篮红色缎带上写着“深切缅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陕西日报》副总编辑、本报总编辑杨建民恭读祭文,所有拜谒者向轩辕黄帝深深地三鞠躬,深切缅怀。
随后,重走长征路车队队员们绕陵一周,表达了对轩辕黄帝的缅怀之情。
黄陵祭文
维公元2006年8月28日,草青风习,夏尾秋眉。黄帝子孙,龙的传人;一脉相承,谁不思根。憾我元祖,龙跃北空。华夏文明,光满人寰。炎黄子孙,东北西南。相聚桥陵,饮流思源。媒界同仁?熏挥写历史。感受长征,缅怀先烈。吴起会师,志丹祭灵,延安相聚,今当上敬。心凝力攒,誓秉懿德。看我祖陵,山青柏威。黄陵上下?熏大潮澎湃。九州儿女,一片新容。疆土以上,和谐创新。天地之间,日月欢颜。此行惭愧,吾辈惶恐。略表心愿,协力同心,舞笔弄墨,扬我神威,成就伟业。敬慰我祖,威灵在天。伏惟尚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