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节目文稿
孙必干:中东斡旋归来
主持人:最近一段时间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一直牵动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在黎以武装冲突最白热化的时候,我们国家派出了一位中东问题特使,走访了中东六国,那么中东之行的目的和效果如何,这位中东问题特使,跟中东又有怎么样的不解之缘呢,我们一起来看。
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向以色列北部和以军在萨巴阿农场的阵地发射炮弹和火箭弹,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并绑架2名以色列士兵。 这一事件成为导火索,以军随即予以反击,双方发生激烈交火,黎以冲突爆发。当日午夜,以色列举行特别内阁会议,决定对黎真主党采取军事行动。随后,以军开始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逐渐加大空袭力度,并深入打击黎境内目标。7月下旬,以军对黎真主党武装展开地面攻势,黎真主党武装也频繁向以境内目标发射火箭弹,双方冲突不断升级。在过去一个多月中,黎以冲突已造成至少1100名黎巴嫩人和约150名以色列人丧生。
目前黎以双方于贝鲁特时间14日8时整开始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实行全面停火,不过停火后,8月19日,黎以双仍有局部的小规模冲突,8月21日,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茨表示已经为下一轮冲突做好准备,双方随时有可能再次交火。
在黎以双方战火最为激烈的时候,作为外交部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于8月6日启程访问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和沙特,就地区形势特别是黎以冲突等问题与有关方面交换看法。
作为中国政府的中东特使,此次中东之行,孙必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他的中东之行对缓解黎以冲突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于中东地区的复杂形势,在中东有着25年工作经历的孙必干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主持人:今天来到会客厅的客人就是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先生,欢迎您。
孙必干:很高兴。
主持人:孙特使,咱们做一个名词解释,我想对于观众来讲,大家比较熟悉的大使、公使、特使是什么呀?
孙必干:特使当然是一种外交使节了,但是他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完成特定的任务,在这样情况下任命的一种使节是特使。
主持人:像这个特使是根据任务走的呢,还是常设这样的一个职位呢?
孙必干:你知道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中东问题特使。
主持人:伊拉克战胜之前我们没有中东问题特使。
孙必干:对,在2002年八九月份,我们当时任命王世杰大使作为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特使这个职位本身是一个常设的,但是人员是会变化的。
主持人:我们国家除了在中东问题派了特使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特使?
孙必干:好像还没有别的,起码没有别的常设的特使。个别情况下,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可以派特使,但是这个事情完成之后,这个职务就没有了。
主持人:那就说明中东问题确实比较特殊,所以我们要设这样一个位置?
孙必干:对,我们也参照其他一些大国的做法,像俄国、欧盟也设立了特使。
主持人:您原来做过大使,现在是特使,望文生义是不是特使比大使级别高啊?
孙必干:还是大使。但是这两者之间应该来说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所谓共同点就是说这个外交本身是国家行为、政府行为,作为一个外交官,大使也好,特使也好,在国外的使命就是为国家,为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和独立,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荣誉高于一切。当然作为中国的外交官,我们还有国际主义的义务。
主持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中东问题比较特殊,矛盾比较复杂,所以我们派了这样一个特使,那他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要设立这样一个特使的位置?
孙必干:首先中东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但是它又经常处在动荡、矛盾,甚至于热点,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中国作为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世界和平是有责任的。其二,中东地区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概括来说,可以用这么几句话,一个,它有灿烂的古老文明,所谓我们平常讲的四大文明也好,五大文明也好,它这个地方就占了两个,埃及的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第二,这个地区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连接欧亚非三洲、几大洋,还有一些重要的通道,比方说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都在这个地区,所以这个地区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三,大家知道这个地区有极为丰富的战略资源、物资资源,石油、天然气。我们必然要对这个地区给予足够的关注。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中东地区所有的国家都有比较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关系都很好,与以色列虽然建交时间不长,但是这些年来,十几年我们发展的关系也很好,所以我们中国有这个必要,也有这种可能性参与这个地方的工作,特别是实现这个地区的和平。
从大使到特使
对于中东地区的战乱与复杂形势孙必干有着自己的体会,在中东地区担任了12年的大使,使得他对这一地区的形势也十分了解。2003年5月1日,美军宣布结束对伊拉克40多天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后,中国政府就开始着手进行驻伊使馆的复馆工作。已经退休在家的孙必干再度出山,由6名武警作为保镖在炮火中进入伊拉克开始了中国驻伊使馆的复馆工作。
今年4月1日,孙必干接替上任中东特使王世杰出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当黎以冲突日趋严峻中东和平进程遇到强烈的阻力时,中东特使孙必干再次迎着炮火而去,前往了他所熟悉的中东。
主持人:像我们望文生义,特使,刚才您讲到我们面临一种特殊的环境,一种特殊的使命,据我理解还特别危险,因为2003年我们恢复伊拉克使馆的时候,您是带了六个武警,这次中东之行有没有带保镖啊?
孙必干:这次没有。
主持人:危险吗?
孙必干:因为我这次出发的时候,当时计划在访问叙利亚之后,从陆路坐车到黎巴嫩。
主持人:这段应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黎巴嫩是战争区域。
孙必干:因为这次去的主要目的就是呼吁黎以停火,只要有可能,我还是准备去一下黎巴嫩。当然报道很多了,那个地方遭到很多破坏,战火纷飞,到了叙利亚之后感觉到,我们驻黎巴嫩的使馆也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主要通道被破坏了,港口口岸也不正常开放,而且我们使馆已经转入了地下,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没有这个可能性,同时我们去反而会给我们使馆增加很多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决定了这次不去黎巴嫩了,所以对黎巴嫩战火的情况,尽管也很多的报道,有很多的传闻,但是我亲眼没有看到。
主持人:所以不需要带保镖了,在您出访中东之前,我们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面临着一种什么棘手的局面,我们去的目的是什么?
孙必干:这次去从整个来说,我访问了六个国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沙特。从整个访问过程中,我认为主要是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在12日联合国1071号决议达成之前,我的核心的任务就是呼吁有关各方立即无条件停火,这个任务是不容易的。比方说我到了叙利亚,他们也支持停火,但是他们觉得光是停火还不够,这个新的联合国的决议除了停火以外,还应该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还应该规定以色列必须撤军,这是叙利亚的,然后我到了以色列,当时见了那个外长,他并不是反对停火,但是他说光是停火不够,停火以后必须解决真主党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军队不能马上撤出来。
主持人:都有前提条件。
孙必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方都坚持自己的条件,不可能停火。
主持人:不可能停,没错。
孙必干:所以我们的主张是立即无条件停火,这是我使命的前一部分。在12日联合国达成1701决议之后,我的使命就变成另外的了,那就是呼吁有关各方切实、认真执行这个决议。这个任务当然也不是容易的。
主持人:好像这个执行决议比通过决议还难。
孙必干:因为这个决议是各方通过反复地磋商、妥协,必要的让步才达到的,所以既然是这样一种决议,就不可能完全代表某一方的利益或者关切,这样,在文字的表述上就有可能有一些不那么清楚。
主持人:含糊一些了。
孙必干:在执行中就必然会各人有各人的解释,从当前或者长远出发,首先应该把火停下来,然后再商讨其它的问题。
主持人:我注意了一下您的行程,您是8月6日出发,8月16日返回,十天的时间出访了六个国家,本来还要计划出访黎巴嫩,刚才您讲了,由于战争原因最后没有去成,这个行程是不是太紧了?
孙必干:因为这个任务本身就是一个紧急任务,确实显得行程上相当紧张。
主持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在这十天当中?
孙必干:反正是每时每刻。
主持人:一天能睡几个小时?
孙必干:五个小时到六个小时。
主持人:生物钟完全打乱了。我知道您有冠心病,吃得消吗这样做?
孙必干:还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主持人:路上有发病的时候吗在这行程当中?
孙必干:这一路还没有,就是个别情况下,可能感觉有点胸闷,正常情况下还可以。
主持人:在出访这十天当中走访了六个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孙必干:当然我见了六个国家的有关方面领事馆或者负责人,我还是听他们的意见,听他们的看法,这是我作为特使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同时,我也宣传中国对这个问题的政策和主张。当然他们也知道,我作为特使,还是要重申这些工作,因为形势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发布一个文件,发布一个口径,他们也知道我们的立场和想法,和您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去沟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吗?
孙必干:当然跟书信和文书交往还是有区别的,效果也不一样的。比方说,我这次去呼吁停火,立即无条件地停火,我可以现场现说,中东问题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了,打了四次大的战争,没有解决问题。现在,先有巴以争端,后来又有黎以争端,黎以冲突持续了一个多月,也没有解决什么根本问题,所以历史的也好,现实的也好,都证明巴以争端,中东问题不可能通过武力或战争来解决。我可以举现实例子来讲,实际上我感觉不管是哪一方,都还是希望这个地区和平的,只有和平才有稳定,才有发展,特别是这个地区的有关国家,这个地区的人民,确实是祈求和平,这是一个共同的中心,但是之所以还没有解决,其中有一些矛盾,有一些问题。
主持人:现在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大家都在勾画和平的蓝图,但是其实在这个蓝图中,所画的图画是不一样的,有本质上的利益冲突。
孙必干: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主张问题的解决还是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的原则,矛盾的各个方面,矛盾的双方要坐下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这个问题。打仗是解决不了的,武力也解决不了,只有坐下来,经过谈判,要有根据决议,还有土地换和平这个原则,还必须有必要的让步和妥协,如果每一方都坚持自己的,不让步、不妥协,怎么可能达成协议呢,怎么可能能够实现和平呢?
错综复杂的中东形势
“中东”从地理位置上讲,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是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阿以冲突。提到中东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炮火连绵、流离失所、血流成河的场面,而对于中东的形势,人们也经常用“复杂”二字来形容。从这次的“黎以冲突”就可以看出中东当地的复杂形势,比如黎以冲突爆发后,叙利亚作为黎巴嫩的邻国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短短10余天,数以十万计的黎巴嫩难民和外国侨民如潮水般涌入叙利亚,而以色列和美国都指责叙利亚支持真主党,加上以色列和叙利亚本身也存在着“戈兰高地”之争,目前叙利亚国内的民众也在担心,如果以色列在黎南部的战事不能达到重创真主党的目的,有可能会迁怒叙利亚,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
当“黎以冲突”以及长期以来的悬而未决的“巴以问题”愈演愈烈的时候,中东的和平进程的脚步将停滞不前,而我国对于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又有着怎样的对策呢?
主持人: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话,没有埃及,中东打不起打仗,没有叙利亚,中东也没有和平,您在走访的过程当中,怎么理解这样一句话?
孙必干:当然埃及现在情况有了变化,叙利亚跟以色列当然有比较大的问题了,其中主要的还是一个戈兰高地的问题,叙利亚始终要求收回戈兰高地,以色列方面,戈兰高地对它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对,我去过以色列,那个戈兰高地整个俯视以色列,如果把这块地盘丢失,那意味着国家就在别人的炮火底下了,是这样吧。
孙必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问题难度相当大,但是这个问题终究需要解决,原则上还是有决议,有共同达成的土地换和平。
主持人:一提到中东问题,人们首先的反应是错综复杂,利益纠缠得太多了。您这次主要是解决以黎冲突,实际在此之前还有巴以冲突,您在解决以黎冲突,有没有考验到巴以冲突这个问题?
孙必干:说实在话,从我们中国来说,我们始终还是很重视巴以问题,当时我出访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解决黎以问题,呼吁黎以停火,黎以和平,但是我们同时跟所有有关会见人强调,在黎以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巴勒斯坦,也应该同时注意解决巴以问题,所以我们政治主张中,还提有一条应该尽快恢复中东和平进程,只有阿以的问题解决,特别是巴勒斯坦作为中东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要得到解决,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谈不上中东的公正、持久的和平,所以我们始终就没有忘记这个巴以问题的解决。
主持人:现在巴以还没有解决,黎以之间的冲突又白热化,是不是意味着中东和平陷入了一个困境呢?
孙必干:这个肯定是这样,先是有巴以,又有黎以,又都在那儿冲突,都在那儿打仗,这样,中东和平进程实际上陷入停滞状态。
主持人:是不是意味着以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在也都作废了呢?
孙必干:当然,就是说把前面已经达成的、得到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也听到一种说法,说中东和平已经死亡了,我个人的信念是这样,确实困难,在其中非要做很多的工作,甚至一切都要从来。
孙必干的中东情节
孙必干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被公派至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学习;1971年,孙必干来到也门,为自己在中东的工作拉开了序幕。1990年至2002年,孙必干先后担任沙特阿拉伯大使、伊拉克大使、伊朗大使
2003年5月1日,美军宣布结束对伊拉克40多天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后,中国政府就开始着手进行驻伊使馆的复馆工作。已经退休在家的孙必干临危授命,再度出山出任复馆小组组长。2004年4月,7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绑架,孙大使多方斡旋,终于在25小时后成功将人质解救。
对于孙必干来说,25年中东的工作经历,使他对这个充满战火与冲突的地区有着特殊的感情。
主持人:所以我们在翻看您的履历的时候,发现您的工作实际一直跟中东地区有不解之缘,您是不是对那片土地和人民有特殊的感情呢?你在中东做工作这么多年,当想到这方面工作的时候,脑海中浮现最多画面边是什么呢?
孙必干:因为我接触的人,接触的事,都是中东这个地区的,它是许多的矛盾的方面,许多的纠葛、冲突,甚至于战争,所以也要面临这些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当然不可能是属于哪一个个人,甚至于哪个国家能解决的,因为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但是我又要去做这项工作,所以感觉到难度相当大。
主持人:有目前感觉心力交瘁的时候?
孙必干:有的时候也有。
主持人:借用一个电影名,您有没有觉得是在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孙必干:我希望能够有所改变,有所建树,但是我不敢说我能完成这个任务,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虽然从长远来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应该能够达到,但是在我的任内,还不是很有信心。
主持人:压力大吗?
孙必干:当然也会有压力。
主持人:您的前任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退任的时候,我记得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这几年来的工作,最遗憾的是中东和平进程没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三年看到的是一个不完满的结局,我不知道您的任期也是三年吗?
孙必干:也可能。
主持人:在您这样一个任期之内,您期望看到什么样的结果,或者觉得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孙必干:首先说我的前任王世杰大使,他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外交官,在他任中东特使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接任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现在,一个是我们中国的政策,一个是我的前任在工作的基础之上,继续进行这项工作,我希望在我的工作期限内能够使中东的和平进程能够恢复起来,能够走下去,最终能够实现这个地区的持久的共同的和平。
主持人:这次中东之行有一个遗憾,由于战争的原因没有去成黎巴嫩,在最近的行程当中有没有可能再去黎巴嫩再去沟通这个事情。
孙必干:恐怕最近还没有这个计划,但是从我的愿望来说,特别是我当时出发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只要有可能,我就去。到现在为止,当然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去访问黎巴嫩。
主持人:您今年已经65岁了,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实际是在您退休之后,是临危授命去恢复我们国家在伊拉克的大使馆,准备干到多少岁呀?
孙必干:从我个人的情况来说希望能够退下来,因为我知道外交部有很多非常有经验的同志,他们都能够胜任,而且肯定比我做得更好。从我个人愿望来说,我完成一段时间的任务之后,我想能够退下来。
主持人:本人想退下来,但是现实环境不允许您退下来。
孙必干:现在还是根据领导的要求,领导的指示来尽可能地去做我能够做的工作,应该做的工作。
主持人:2004年的时候我们中央电视台搞了一个《感动中国》的评选,当时您是我们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当时有一句评语叫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前方是使命必达,后方是让您骄傲的祖国,跟您谈这一段,对这段讲话,这段评语感触更加深刻,您多保重,孙大使,谢谢您。
孙必干:谢谢。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2:00--22:30
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时间:
周五晚22:00--22:3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