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斯琦:我要带着妈妈上大学
本报讯 (记者周祚)为了给妈妈治病,她偷偷在大学里兼职,每天只吃两顿……昨天,现代版的孝女陈斯琦不仅当选为爱心档案“十大感动人物”,而且接受“信息时报励志奖学金”送上的2500元的学费。 信息时报“善行天下·阳光志愿行动进社区”活动昨天在沙园街文化广场举行启动仪式,近百名《爱心档案》义工纷纷走进社区贫困家庭,他们在社区举行了义诊、上门为孤寡老人服务、与弱智儿童一起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
打工救母孝心感人
陈斯琦的孝行故事让闻者无不动容。两岁的时候,斯琦的爸爸就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信。从斯琦记事起,生活中只有妈妈和外婆。外婆一直体弱多病,一家三口全靠妈妈下岗后做家政的微薄收入支撑着。因为没钱治病,斯琦和妈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婆撒手人寰。
去年10月,也就是斯琦刚上大学的一个月后,斯琦妈妈开始头痛。为给母亲看病,从11月份开始,懂事的斯琦便做家教、做促销员,并偷偷存起了“私房钱”。斯琦一个月的生活费降到了200元以下,每天只吃两顿。
斯琦辛辛苦苦赚到了给妈妈做身体检查的钱,但在做检查的当天,妈妈却没有出现,当斯琦赶回家,发现妈妈已经晕倒在厅里。经诊断,妈妈的脑里竟然长了个6厘米长的肿瘤,已经破裂出血,需要立即手术!
“妈妈病倒了,我一定要站起来,从两岁起就是妈妈一个人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我一定要救妈妈!”她反复地向记者重复着这句话。斯琦攒钱救母的孝心故事,经《爱心档案》报道之后,热心人士纷纷向斯琦伸出援手,各方送来的捐款达19500元,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由于抢救及时,手术彻底,斯琦妈妈很快康复。斯琦说:“我要带着妈妈上大学。”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的“夹心家庭”有近5000个。这些家庭多数是人均收入刚超出最低生活保障线,按政策又不能享受低收入、特困家庭的学杂费减免,而经济上又因为疾病或工作不稳定等原因很困难。他们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不能说穷,因为他们不是低保户;不能和别人攀比,因为他们没有钱。
今年150名优秀学生将受助
信息时报在全国传媒界首开先河,设立爱心大奖——“信息时报爱心之星”。昨天上午,卢国雄等10名第3届“爱心之星”代表首先接受了表彰。
在昨天的仪式上,10名“夹心家庭”的学生代表还领到了“200元纾困暖童心计划”助学金。当这些学生代表从信息时报社社长何兆溪手上接过这些助学金时,又一批“夹心家庭”得到了帮助。至今为止,“200元纾困暖童心计划”总收入85354.8元,总支出54000元,惠及270名学童。据悉,今年又将有150余名“夹心家庭”的优秀学生受惠于该助学计划。
清远受助孩
昨享助人乐
本报讯 (记者黄茜、廖靖文)暑假已近尾声,清远市清新县凤霞中学民盟·安利实验班的同学却在高三生活开始之前,来广州参加了一趟特别的“体验之旅”。说“特别”,不仅因为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广州,更因为他们的身份和活动内容:作为受助的贫困生,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昨日上午,34名同学来到广州市残疾人展能培训中心,向残疾学员学手艺、同劳作。9时40分,记者刚走进展能中心的咖啡厅大门,就看到十几名同学正在打扫卫生,有的擦窗玻璃、有的抹桌面,动作干净利落,颇为熟练。与此同时,14名分到手工组的同学则在向展能中心的学员们学手艺:编手机链、中国结,甚至还有刺绣!
半天的体验、劳作过去后,每一位凤霞中学的同学都觉得很有收获、感触良多。班长欧阳同学说,看到残疾学员的境况,才感觉到自己的幸运。几乎每个接受访问的同学都表示,他们自己受到资助,已经有感恩之心,这次能帮助别人,感觉就更加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