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行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图)
8月22日,是伊朗承诺对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六国方案作出答复的日子;而联合国安理会1696号决议为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设定的最后期限是8月31日。再一次,伊朗行走在国际舞台的风口浪尖。
剥离开国际政治的迷雾,掀开神秘国度的面纱,本报记者带您走进伊朗社会,感受其传统与现代交相跳动的脉搏
学生:开放与传统并存
伊朗青年学生是伊朗社会中思想敏锐的一群,他们关心国家政治、关注着西方与世界
国际先驱导报驻德黑兰记者徐俨俨报道 一些穿着Lee和Levi's的牛仔裤的年轻人,他们爱听Jimmy Hendrix的吉他摇滚和每年格莱美奖的TOP 10,他们狂热地购买诸如《猎杀红色十月》等好莱坞大片以及《芳芳郁金香》这样的“小资”影片。 你能想像,这是在被西方称为“保守”的德黑兰的街头常见的景象吗?
不想落后于国际潮流
有时在冰激凌店,也会突然进来一些穿着“嘻哈”风格装束的伊朗小伙子,旁人也并不觉得惊讶。从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人们似乎很容易得到伊朗年轻人反传统、崇拜西方的印象。
的确,以记者的了解,很多伊朗学生希望开放的一面。他们对禁止妇女进场看球、要求抵制可口可乐的做法比较有意见,认为很多阿拉伯国家都没有这样极端,担心这将使伊朗越来越落后于国际潮流。伊朗青年也有“被世界孤立”的担心。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当时奉行开放的政策,对内逐步解除许多禁忌,外交上大大缓和了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这也使他得到了广大伊朗青年学生的大力支持。
仍然坚持伊斯兰传统
不过,伊朗学生虽然喜欢西方新鲜的气息,但却更推崇本国自己的文化。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伊朗学生对自己的历史充满了敬重,认同程度相当高。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伊斯兰时期的壁画还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宫殿遗址,甚至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外族入侵带来的希腊化文明,都是波斯民族的宝贵遗产。
也正因此,他们很少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记者在德黑兰大学就该问题采访了几个学生,他们对“反思”这个词几乎都感到很茫然。一个叫米兹的大三男生说:“我喜欢吃比萨,爱喝可乐,爱穿性感的紧身裤,但它们远远没有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宫对我的震撼来得强烈,我们的文化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而以现代的观点去查找我们祖先伟大成就的问题,这是可笑的。”
即便西方的物质文明已经渗透到伊朗社会的各个角落,但伊朗青年学生在追求开放的同时仍坚定信奉伊斯兰宗教的传统信念,古兰经的教义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一个叫马坎的大学生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做如是阐述:“我们和你们一样爱漂亮,但这和我们尊重宗教习俗并不矛盾,我们想开放,但衣服绝对不会只穿一半。”他旁边一位穿着黑色长袍的女生搭话说:“其实要比衣服,我觉得我身上的更好,更舒服。”
根据和不少年轻人的交流,记者也发现了一个“规律”:很多青年在20多岁时追求自由、追求靓丽的颜色,但一到30岁结婚后,他们通常就开始频繁地进出清真寺,和长者们一起祷告。他们认为,那些浪漫惬意的生活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之后还是需要回归传统,需要开始承担起社会责任。
关注中国改革经验
伊朗的学生非常关心政治,对政府的各种政策都有自己的明确看法。这也和伊朗形势有关,伊朗目前经济发展缓慢、物价高涨、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就业非常困难,因此他们更关心政府政策。
伊朗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上台之初曾承诺要帮助年轻人结婚,结果被手下以讹传讹,变成政府要赠送每对新人一套房子,结果后来无法兑现,政府只好将标准下调为赠送每对夫妇200美元,这让不少支持他的青年感到有些失望。一家租车公司一位叫阿米尔的小伙子曾对记者说,自己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路在哪里,他大学毕业后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3年,但仍然买不起一套小公寓,更别提谈婚论嫁了。
伊朗青年学生还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改革经验十分关注。记者曾经遇到过一位沙里夫科技大学的学生,得知记者来自中国,他马上和记者聊起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政府管理和国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不过,伊朗这代年轻人基本上是革命后出生的一代,是流着“革命血液”的“革命子弟”。他们是在革命后上的大学,由于学校思想教育和管理很严(伊朗大学入学时首先要学生出示的是高中的道德品质证明),他们接受的是传统的伊斯兰文化教育,从内心来说是和政府保持一致的。他们希望政府运作得更加有效,消除腐败,出现更多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变化。
因此,不少西方媒体因看到学生对政府政策稍有不满,立刻就听风便是雨,以为伊朗又爆发了“民主运动”,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大学四年级学生费尔哈特说:“的确,我们希望政府多关注一下国内经济,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我们决不是反政府的;恰恰相反,我们和政府立场一致,我们坚持伊斯兰宗教文化传统。”他强调,“如果任何外来势力想危及政府安全,我们将坚决和政府站在一起”。 (责任编辑:韩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