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蚊工作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生活方式改变提供滋生环境
蚊虫对杀虫剂已产生耐药性
本报讯记者陈辉、实习生冯明媚报道:广州市登革热病例累计已有59例,灭蚊似乎应该成为广州的“头等大事”。 广州市今年的全城灭蚊大动员,也的确不止一次。不过,不少市民反映,自入夏以来频频受蚊子滋扰,蚊子似乎越灭越多。
家住荔湾区的谢小姐致电本报称,今年自入夏以来家中的蚊子就特别多,她购买了蚊香、喷雾剂等各种驱蚊产品,但效果并不好,蚊子杀死一批又从外面飞入一批。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她很怀念以前家家户户按照统一时间一起灭蚊的盛况,蚊子无处躲藏,灭杀效果很好。自入夏以来,她就一直盼着接到居委会的统一灭蚊通知,但一直等到登革热开始流行,也没有等到。
为什么蚊子一直在灭却不见减少?
这一问题也已引起广州市爱卫办的注意。就在上周六全市统一灭蚊后,爱卫办工作人员到老城区一登革热“重灾区”对居民进行抽查,却发现这个街道仅有一个家庭当日下午有灭蚊,其他居民均未接到所在街道的通知。
爱卫办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坦言,由于无法可依,使他们近年来在灭蚊工作中缺乏有效监管手段。1994年颁布的《广州除四害管理规定》与后来出台的行政许可法发生冲突,无法使用。目前爱卫工作唯一可以参照的是2003年颁布实施的《广东省爱卫管理条例》,不过里面虽然对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作出规定,但并没有对不承担责任者作出具体处罚的规定。这是使得这两年灭蚊工作不够有效的原因之一。
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灭蚊难度逐年加大,还与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如人们常常将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纸杯乱扔,为伊蚊滋生提供环境。此外,有些蚊虫对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已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侯颖/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