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无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各国政府的政要议员,还是海内外经济学者,每个谈论人民币币值问题的人都试图从经典经济学理论中找到支撑。其中,全球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罗纳德·麦金农最新提出的人民币货币政策—汇率联动法则,观点独到精辟、引人深思。
麦金农教授撰文之际,正值人民币自去年汇改以来实现累计升值3.3%的增幅(目前增幅已上升,本文以此为准)。他在文章开头即列举如下数据:中国今年7月份的CPI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而美国7月份的总体消费者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1%。中美两国7月份的物价涨幅之差是3.1个百分点,与人民币一年来3.3%的升幅大体相当。麦金农教授称,两个数字如此接近可能只是一个统计上的巧合,但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一番分析却是必要的。
这一推理为中国引出了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法则:先为年度CPI涨幅设置一个目标水平,比如说1%,然后再看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比如说4.1%)比这一目标水平高出多少。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未来一年人民币兑美元的计划升值幅度。他认为,央行应严格控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这一汇率的日变动幅度限制在非常微小的水平,而人民币兑美元就以这一幅度持续波动着。
在麦金农教授看来,如果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终成功降低了美国的通胀率,那么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也将相应放慢,当美国的通胀率稳定在中国为其CPI涨幅设定的目标水平时,人民币的升值就会停止。
在人民币货币政策-汇率联动法则中,重要的是要维持人民币的温和升值并使升值幅度与美中两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相一致。
麦金农教授建议,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央行要密切关注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和利率水平,并据此制定其以汇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必要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