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欧盟特别外长会议做出决定:向黎巴嫩增派5600至6900名维和士兵,从而使欧盟士兵人数占到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联黎部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成为维和部队的骨干。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此高度赞赏,认为欧盟成员国派遣的士兵“将成为联黎部队的脊柱”。
“脊柱”能够挺起来,意大利、法国是主要支撑力。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出台仅一周,意大利政府率先为派兵开亮绿灯。28日意政府向议会提交法案,派兵2500人,拨款约2.2亿欧元,意大利将是为维和出力最多的国家。意大利总理普罗迪5月执政伊始,就信守竞选诺言,做出了从伊拉克撤兵的决定,和上届政府划清了界线。这次向黎巴嫩派维和部队的决定进一步表明,意大利新政府支持和平选择,愿意为维护和平担当责任。担任过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普罗迪无疑具有强烈的欧洲意识,他清楚意大利的决定对欧盟派兵的推动作用。他说,这是一项和平的重任,是意大利同伙伴国一起在矛盾错综复杂的地区建设和平的重任。可以预测,意大利外交将因这个决定步入新阶段,其国际形象也因此得到提升。
法国是欧洲军事与外交大国,富有在中东和平斡旋的传统和经验,与黎巴嫩又有历史渊源。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出台后,法国却对维和的授权、规则及安全保障产生疑问,在增派问题上经历了大约10天的“犹豫期”,为此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狂轰滥炸式攻击”。最终,“大国雄心”和“大国责任”占了上风,法国做出增派2000名士兵的决定。
这一决定与法国在中东的外交传统相符、与法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相符,也与法国所拥有的军事能力相符。新世纪之初,法国启动军事改革,《2003—2008年军事纲领》规定每年提高15%军事预算。新军事纲领实行近4年,国家的防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最近表示,尽管法国派驻海外的维和人员已达1.4万,但从技术、装备、人员、财力各方面评估,法国都仍有能力在海外进行一项大规模、几项小规模的维和行动。她对来自美国的攻击做出了强力反击,说那些不愿向黎派出一兵一卒的国家“没有资格批评法国”,“应该照镜子看看自己”。
意大利和法国的决定,扭转了欧盟内部在维和问题上的悲观论调,促使成员国接二连三地做出派兵决定。就连在派兵问题上比较谨慎的北欧国家也纷纷提出参与维和的计划,为欧盟最终决策定下了基调。
欧盟领导联黎部队,具有以下标志性的意义:第一,2005年欧盟宪法在法、荷两国遭否决后,欧盟进入“疗伤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进展缓慢,难有作为;领导联黎部队使欧盟找到了重新凝聚成员国力量的契机。正如欧盟一位外交官所说,讨论增派联黎部队问题,与其说体现欧盟对黎的关心,不如说体现欧盟对自身团结的关心。艰难的维和行动如果成功,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可信性将极大地提高。第二,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先发制人”战略激起天怒人怨,与美国相比,欧盟在促进地区对话与和解方面占据着道德制高点,即软实力优势。欧盟维和士兵同中东国家的穆斯林维和士兵在黎巴嫩共同工作,欧盟将有机会与伊斯兰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赢得信任,其调解地区冲突的能力也将因此提升,“脊柱”可以挺得更直,对单边主义的制约也将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