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正式实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而在桐乡,即将开学的中小学几乎找不到愿意异地择校的学生。“这要归功于‘以市(即城镇)为主,分级管理’的方针。”桐乡市教育局长谭炳法说这话的时候,很是自豪。
城区和农村,富乡和穷镇,往往学校差别就很大。但在桐乡,只要是学校,想找出模样上的区别还真不容易。今年年初,桐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以市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桐乡没有一所值得炫耀的上亿投资的学校,大家的硬件都是一样的,投入在两三千万元之间。”谭局长说。学校“长相”差不多,学生和家长就不再因为操场大小和教学楼美观上的差异而挑学校了。
老师好坏是挑学校的关键因素。“今年1月1日起,所有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福利及离退休教职工福利都由市里统一发放,在城里还是乡下教书收入上没区别,甚至在困难乡镇工作的一些优秀教师还会得到额外的补贴。”谭局长侃侃而谈,“另外,对于在乡镇工作,而家住桐乡市区的教师每天有班车接送,教师们下乡上班就像在市区工作一样方便。”
据介绍,实施意见还明确了学校建设的市财政补助标准。镇(乡)初中、中心小学新建校舍每平方米补助500元,对学校建设和设备添置,在政策上也将更加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该市即将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中,还将对去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特别奖励,其中学科带头人每年奖励2000元左右,特级教师每年奖励5000元等。
待遇和硬件设施的均衡,为师资力量的均衡打下了基础,也成功抵制了择校风。濮院镇的羊毛产品闻名全国,有好多私营小老板,希望子女读好学校,而本来濮院的教学条件并不好,家长们便不惜代价送孩子到城区的学校就读。每年都有几百个这样的中小学生,造成了生源的不平衡。“现在,濮院的教学条件上去了,家长放心了,今年连一个择校的学生都没了。”谭局长表情欣慰。
(实习生姚学恒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