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婚现象在英国日益严重
本报特约编译 龙江
贾斯文德·桑德拉的父母是虔诚的锡克教徒,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从印度移民到英国。桑德拉14岁的时候,父母就准备把她嫁出去——他们以同样方式嫁掉了在英格兰北方城镇德比长大的、她的3个姐姐。
有一天,桑德拉的母亲拿了一张照片给她看,照片上就是她要嫁的那个男孩。她拒绝了,但是,父母向她施加压力,他们把她锁在房间里,母亲以自杀相威胁。桑德拉最后妥协了。但是,就在结婚前两个星期,在一个深夜,她逃跑了,留下一张纸条告别。她父母从此不认她了。她给家里打电话时,他们对她说:“对我们来说,你已经死了!”
桑德拉如今40岁,开办了一个妇女避难所,致力于反对逼婚的活动。事实上,逼婚在英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经常有儿童被迫和父母故国的一个陌生人结婚。逼婚家庭不惜采取威胁、利诱、恫吓甚至绑架手段逼迫受害者就范。
今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不把逼婚行为归入犯罪之列
逼婚问题在英国两千三百多万次大陆移民中特别普遍,他们占英国总人口的4%。桑德拉及其同伴孜孜不倦地努力,就是为了争取通过一个特别法律禁止逼婚。但是令人沮丧的是,今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不把逼婚行为归入犯罪之列。
“我非常失望,”桑德拉说,“这等于向作恶者发出了一个强烈信息,这类犯罪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社会和妇女组织存在分歧。有人同意政府的观点:即如果把逼婚行为定为犯罪,就会使这种行为转入地下,受害儿童也不愿看到自己的父母遇到麻烦。但是,桑德拉坚持认为,只有发出一个强烈信息,才能彻底铲除这种行为。
逼婚是英国某些移民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直到现在才日益受到公众重视。就因为逼婚问题十分严重,政府去年成立了“逼婚处”,以帮助受害者,并且协调警察、社会机构和国外领事官员之间的行动。这个部门在英国和海外一年处理大约三百起逼婚案件。
但是,这个数据没有充分反映出问题,没有包括非政府组织发现的案件。桑德拉的组织“因果报应”每个月都至少要处理40个求助电话。
争论不休
安·克里亚是积极推动政府关注逼婚行为的议员,她对政府做出的决定不把逼婚行为归入犯罪行为之列给予了强烈的抨击。“令人沮丧,尽管在处理逼婚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是政府后退了,没有做出本应该最重要的决定。”安·克里亚说。
但是,也有人支持政府的决定。“许多受害者和幸存者假如知道他们的父母面临某种刑期,就不会愿意站出来指控。”休马·阿范说。休马·阿范是总部设在爱丁堡的英籍巴基斯坦人委员会的一个种族关系官员,该委员会每年处理50至60起案件。
阿范女士说,现有的罪名,譬如绑架儿童和非法拘禁罪,已经足够了,所缺少的是如何阻止这种强迫婚姻,或者援助受害者。
逼婚缘于“错误信仰”
大多数逼婚案件,受害者很小,通常是14至24岁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后裔。然而,逼婚处的处长利萨·班达里说,他们实际上处理了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的案件,包括塞浦路斯、约旦、毛里求斯、索马里的,甚至还有一个人来自中国香港。
这些案件属于一个类型。“Ashiana计划”主任谢明达·乌布希说,有时候一个姑娘十四五岁了,她的父母就会限制自己女儿的活动,她可能被关在家里,不让上学;假如反抗,她会遭到毒打。
乌布希女士说,逼婚缘于“错误导向的文化信仰”,有些家庭会借助于这些“信仰”,以便控制妇女,维护所谓的“荣誉”和传统。
就桑德拉而言,这场斗争还将继续下去。1993年,桑德拉在她的一个姐姐被逼婚而绝望自杀之后建立了“因果报应”组织。她不同意立法会使逼婚转入地下这种说法。
“铲除这种行为的方式就是立法,把逼婚定为犯罪,这样受害者才会感到‘我会受到重视’。”桑德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