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作为有三十多个国家同时参与的全球“重述神话”出版项目中的首部中国神话作品,苏童新作《碧奴》的首发式,理所当然成为BIBF开幕当天最惹眼的出版活动。发布会上不仅有苏童本人到场,另两位后续入选作家叶兆言、李锐也同时亮相,显示出这一出版项目的强大后劲。
记者在第一时间拿到的《碧奴》,共20万字,副标题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选定这个题材,苏童解释说:“孟姜女的故事很扎实地感动了我,从千里送寒衣到哭长城,她所体现的都是现代社会现代人久违的情感,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非常原始的爱,爱有多深,牺牲就有多深。她为情感而生,为情感而死,这一点相信不相信都不重要,我只是在画我心中的一个梦。”
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不直接叫孟姜女,而用碧奴做书名时,苏童解释说:“在这个民间传说中,孟姜女也并非真名,学者顾颉刚先生曾考证出孟姜女是姜姓,齐国人。我在写作时,特别希望给她一个美丽的名字,碧奴的名字是突然从脑子里跳出来,我特别喜欢,因为有我想要的古意与苍凉。”
善于写女性的苏童,此次特意想塑造出一个笨而不开化的碧奴形象,而翻开此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碧奴的哭。哭倒长城的碧奴竟然有许多的哭法,虽然出生在一个不准哭泣的村庄,但她已经知道怎样用头发哭、用手掌哭、用脚趾哭。眼泪的描写几乎成为苏童小说描写的重心,对此,苏童自己也承认,他是将眼泪当做一个形象来塑造的。“眼泪不仅是一种哭泣的姿态,同时也有更多的内涵。我认为眼泪如果描写得成功,碧奴的形象才能成功。”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直处于漫长而悲伤的寻找中,而在苏童的设定中,这是一段不可能的旅程,所以苏童认为,自己写作中最大的功课在于:“如何把碧奴送到长城去。这时候我反而像一匹马,一头牛,目的就是送她到长城。”“我还要努力使这条路有意义,设法给路旁埋些东西。”
据记者了解,小说《碧奴》还在创作中时,已经得到广泛关注,目前版权已经卖给了全球十五家出版社。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碧奴》的英文版、德文版还将同时亮相。其他译本,也将以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翻译出的英语本为蓝本陆续译出。9月1日上午10时30分,苏童将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新作《碧奴》。本报记者孙小宁文杜英男摄F1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