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7版)
子牙现年44岁,曾经是衢州陶瓷研究所的雕塑设计师,评上这个职称级别的,整个浙江只有8个人。
20多年前子牙开始搞古陶瓷开发,那年设计制作的滴水观音居然成了研究所的当家拳头产品,热销20年。 他至今秘而不宣的绝活是开发复制了古黑陶工艺,这是目前中国彩陶的最高境界,他“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产品是空心黑陶人物雕塑,代表作是“千手观音”。
瓦窑村是子牙在骑着摩托车到处转悠寻找黑陶土原料时发现的。
一个村,60多座原始土窑、100多年的故事,简直是神话,这样珍贵的资源足以施展各种想象。一个大胆的念头跃然而出:将和睦原始制陶工艺和新兴时尚的彩陶理念结合,开发高档次的仿古彩陶工艺品,打入国际市场,再现瓦窑村家家制陶、户户烧窑的文化景观,而这独特的原始作坊和制陶工艺本身就是非常难得的旅游资源。
这一开发,不仅可以将濒临死亡的和睦制陶业插上中国彩陶的翅膀,还能将产业效益与景点文化互补,打响中国彩陶之乡的旅游品牌。
子牙的设想激发了江山市领导的热情。副市长何蔚萍兴奋地描述了这一项目可以预见的效应:传承远古文化;激活民间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文化产业;带领农民用自己的技术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开发新型的“农家乐”和文化休闲游。
政府与投资者一起动手。如今,一条水泥路已连接到村口。子牙建在村里的彩陶博物馆已初具规模,在今年四五月间开了两期共24人的彩陶培训班,他要给陶艺老人带去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时尚的制陶理念与技术,并教会他们看图制作、定单生产。其中,63岁的陆松敏和57岁的王中兴是子牙最看好的两位,他们十二三岁学陶,陶艺已溶入他们的生命,任何一张图拿到他们面前,都能心领神会地转捏出来。子牙想用他俩学艺致富的经历,带动全村艺人重新回到窑炉边。
陆松敏和王中兴就这样天天到子牙陶土博物馆上班。老陆说:“这样做陶不仅挣钱,而且快乐。”
半年来,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齐家文化——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图片样本,他们已一一照着做了200多种,干活就跟玩似的,真是过瘾。过去村民一家一户做陶时,从采泥到成品共计65道程序,又累又苦,每个泥拉壶只卖三五元。如今,老陆他们只做一道核心工艺——看图拉胚,拉一个胚5至10元,轻松省心。
村里人盼望着子牙能把产业做大。这笔账他们算明白了,泥拉壶三五元一只,没人要;仿古彩陶二三百元一个,黑陶雕像上万元一只,海外订货不断。如果全村男人都学会做彩陶,女人都学会画彩陶,和睦土窑生产实现从生活陶到艺术陶的跨越,几千年的文化附加值就可以使利润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提升。当家家户户“馒头窑”重新点燃,各地游人来村里参观小住时,瓦窑村可真要一步登天了。
这样的期待,子牙和全村人都在努力。目前和睦彩陶已注册商标,在互联网辟了专页,和睦彩陶垄断性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资源已向全世界展示,订购单蜂拥而至。
子牙打算拆散工艺流程,培养大批专业户,建立“公司+专业户”的产业链经营模式。开发产品包括彩陶、黑陶、青陶、红陶等四大古陶系列。还将开发青砖、青瓦业务,以满足全国仿古建筑市场的需求。他们打算干上两三年,把和睦村建成全国旅游市场独一无二的彩陶之乡,不仅造福一方,还有不菲的经济效应。
几天前,子牙到上海,与毛毛见了面。毛毛在上海打拼了十几年,手上已有几家企业。听说家乡的“馒头窑”想打进大上海,立马赶到上海博物馆“恶补”了陶瓷文化。当他看到老外们在江山龙窑模型前惊叹不已时,毛毛看到了商机,更是对家乡古老陶瓷肃然起敬。他赶到江山和睦村,当撞见村头第一座“馒头窑”时,就打定了主意:有这样深厚历史的艺术,老外一定敬仰崇拜,就是赔钱也要把和睦彩陶打出国门。
日前,上海市经委、市旅游局和黄浦区政府在豫园商城建造一座国家级礼品商楼,为上海国际大都市,也为迎接世博会做准备,毛毛马上订下两个店铺,9月6日开张,第一批江山和睦彩陶就要送进上海。在毛毛的计划中,上海只是一个窗口,他的网点将铺向全国,铺设到欧洲和东南亚市场。
毛毛认准了一点,他销售的不仅仅是和睦彩陶,更是江山沉甸甸的4000年文化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