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奇君(左)在社区走访调查,征求市民对规范街道命名、门牌号码的意见。
李军华摄
他打算写一篇建议案,把自己在北京学到的都贡献出来。
60岁的刘奇君今夏到北京呆了一个多月。
作为湖北省京山县的一名政协委员,刘奇君在北京深切感受到大城市对小门牌的重视,门牌号的规范管理与及时变更,不仅关乎市民利益,而且牵连城市形象。同时他还了解到,街巷命名和门牌号管理不规范,已给有些城市带来麻烦。
京山县城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统一进行过街道命名与门牌标识工作,经过20多年发展,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不少“无名路”、“无号门”、“错号店”,给市民生活和外来人员带来很大不便。刘奇君想,京山应该借鉴北京的经验。他专门在北京作了一番调研。
回到京山的第二天,刘奇君一大早就来到县政协常委程义浩家,询问《关于尽快解决京山城区街道命名和规范门牌号码的提案》的办理情况。程义浩在京山县城生活了50多年,对于街道名规范、门牌号变更滞后带来的找人难、寄信难、求助难等体会很深。在今年1月县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程义浩提出提案,建议县政府制定符合京山实际的街路命名、门牌编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办法,并完成新的命名与标牌。此提案被列为本年度县长亲办的十大提案之一。
两位委员交流了看法,都觉得应尽快督促政府落实。刘奇君为进一步搜集市民意见,又到派出所办证大厅、大中路、城东新城等地进行调查,征集到不少好的建议。
下午,刘奇君又来到县政协文史委。经询问得知,县民政局提出的《京山县地名、标牌设置方案》正由县长办公会讨论。刘委员还得到一个好消息:县政协将在本月底召开对话协商会,组织委员就落实本提案向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谏”。
“要落实规范街道命名、门牌号码,关键还是资金要到位,借鉴外地做法,可以走政府出资、社会筹资、市场引资的路子。”刘奇君说,他打算写一篇建议案,把自己在北京学到的全部都贡献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