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推荐 ····· ····· 黑龙江 推荐
东北网9月1日电在长春,社区有“党员会客厅”,各界妇女有“巾帼文明队”志愿者,公交车上有“流动课堂”,图书馆每个周末都有以知荣明耻、弘扬正气为主题的各类讲座。荣辱观教育人人参与、人人践行,因而也就达到了人人受益——荣辱观教育引领社会新风尚
“人人参与、人人践行、人人受益”,长春市实践荣辱观“点滴教育”做到了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社区有“党员会客厅”,各界妇女有“巾帼文明队”志愿者,公交车上有“流动课堂”,图书馆每个周末都有以知荣明耻、弘扬正气为主题的各类讲座。正如长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殷丽侬所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用实际行动,需要持
之以恒,更需长效机制,我们就是要通过点滴小事渗透荣辱观、主题活动实践荣辱观、长效机制巩固荣辱观,让荣辱观成为引领长春社会风尚的一面鲜明旗帜。”
“红领巾道德银行”感知荣辱
长春市雷锋小学有个“红领巾道德银行”。银行吸收的“存款”是学生们思想道德上的每一点进步,如,主动为别人让座,帮同学补课,到孤寡老人家做好事,走进社区扫楼道,捐书本、文具……每一笔“存款”都要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来的银行行长打分,期末学校统一验看学生的储蓄额,5年级3班王巧志说:“现在做好事都快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了。”年初至今,银行最“富有”的储户已经存储30多件好事。
为用长效机制巩固荣辱观,雷锋小学变过去评“三好学生”为由学生自己推荐选举“雷锋少年”,使荣辱观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价的标准。学校设定了爱国章、学习章、礼仪章、自理章、勤俭章等,不再只侧重学习成绩,而是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全面评价,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因其在礼仪、自理、创新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得到鼓励和肯定。学校还提倡在校内担当“雷锋少年”,在家庭担当“廉政小宣传员”,在社区担当“小小楼道长”,使荣辱观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为青少年营造了明是非、知荣辱的良好社会环境。
“祖国日记室”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课堂
李文江退休后办起了“祖国日记室”,使原本的收藏成为青少年了解国史、把握国情、知史爱国、知荣明耻的生动课堂。
“祖国日记室”的文物收藏室里列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位国家领导人的工作照片,还有四代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讲话报摘,展室还陈列毛主席像章一千余枚,让来此参观的青少年了解并铭记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针对部分青少年生活中不知节俭,该室通过一张张粮票向他们讲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建设的种种艰辛和伟大祖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繁荣昌盛的奋斗历程。
“祖国日记室”里最吸引青少年的还是从1949年10月1日至今的报纸,这些报纸由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台湾出版的报纸组成,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23类装订成册。一份份泛黄的报纸记录着伟大祖国在57年里的风雨历程,浓缩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名学生在观后感中写到:“在这里,我看到了一部祖国成长与发展的壮丽史诗,深刻感受了为什么要把祖国唤做母亲!”
“炕头议荣辱”活动促乡风文明
如何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到农村?长春市的思维是把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相结合。
在西营城镇古榆树村农户薛艳亮家里,炕上地下50多名村民围坐在市级理论宣讲工作队员的身旁。工作队员围绕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细致、生动地解读和宣讲,把大道理转化为群众易于接受和消化的“大实嗑”。像这样,在农家炕头、田间地头、集市摊头的40多场次“炕头议荣辱”主题活动,使得荣辱观教育在农村润物无声地促进了乡风文明。
“炕头议荣辱”同时也是沟通与交流。基层干部群众围绕公益事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民主议事、沟通思想,使村里的好事变得更好办了。古榆树村支部书记陈晨说:“炕头知荣辱,如今农民的活法都变了。”
“道德大讲堂”讲荣辱促和谐
71岁的冯德奎老人是长春市一位普通市民。24年间,他自费行遍全国77个市、县、区,1000多个乡镇,义务演讲4200多场,编写讲稿31部总计30万字,是全国保护未成年人十佳公民。荣辱观教育活动开展后,他创办了“道德大讲堂”,把自己行遍祖国的所见所闻、采访的英雄人物事迹义务进行宣讲。
冯德奎把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编写成“心灵美格言”,一讲二唱。杨靖宇、林则徐、焦裕禄、雷锋,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故事都被他编写成荣辱观教材,使青少年感到荣辱观教育新鲜、新颖、新奇,不腻、不烦、不厌,有感悟、有思考、有收获。
“道德大讲堂”还把触角伸向社会。在每年的“九·一八”、“一二·九”等纪念活动中,冯德奎老人经常带着自编的讲义到军队、企业、学校、社区和监狱进行主题报告。年初至今,他先后六次去少管所,向接受改造的少年犯们讲解法律知识,讲英雄人物事迹。
“回报雷锋工作室”创新精神文明理念
2006年4月8日,长春市南关区曙光街道电力社区挂上了这样一块牌子——“回报雷锋工作室”。“不光要让雷锋来帮助大家,也应该有人去帮助像雷锋一样的人”,自筹5万元经费作为启动资金的主创人吴绍立没想到他的这个创意也创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念。
“回报雷锋工作室”的首个回报目标是支边四十二载“感动中国”的教师冯志远,到现在已经有7人接受了“回报雷锋工作室”的捐助和慰问。家住南岭街道的老杨是“回报雷锋工作室”的回报对象,他十年如一日坚持义务为社区修路、栽花、种草、植树,平时省吃俭用生活非常贫困,却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倾注了心血。老杨的行动感动了吴绍立,而“回报雷锋工作室”的做法同样也感染和震撼了老杨,现在老杨也加入了“回报雷锋工作室”,成为15名志愿者之一。
……
在长春市,人们会深切地体会到,其荣辱观的“点滴教育”中,更蕴含着无限的后劲。作者: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邱士民 收藏本文国 内国际教 育 娱 乐社 会 体 育专 题 法 治
相 关 新 闻:
·····
综 合 新 闻:
··········
申请加盟联盟名单 网 页 新 闻 行 业 区 域 网 站 图 片 MP3 Flash 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