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午报
毛泽东的孙辈亲人
孔继宁:毛泽东长外孙的追梦情怀
孔继宁生于1962年10月27日。他出生那天,毛泽东闻讯高兴地说:“我70岁官升一级!”那年毛泽东正好虚岁70,升为祖父级。 毛家已有很多年没有孩子的哭声了,对于毛家的这个长外孙,毛泽东极为喜欢,在李敏所著《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中有这样的描写:“父亲工作累了,顺脚就去看看小外孙,抱抱、亲亲、逗逗小家伙。继宁长得虎头虎脑,不哭不闹,笑起来尤其可爱。父亲平时就喜欢孩子,现在更像所有老人一样——隔代亲,特别爱和继宁玩儿。”
北京-上海度童年
孔继宁6个月大时,就被抱到了晚年孤寂、独自住在上海的贺子珍身边,从此开始了他整个童年时期都不曾中断过的北京—上海之间的奔波。孔继宁给贺子珍带来最多的是笑容。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出来,只要是和孔继宁一起合影,贺子珍脸上都洋溢着不可多见的慈祥笑容。贺子珍家一位工作人员的孩子与宁宁同月出生,她就经常让人家把孩子抱过来:“和咱们宁宁一块儿称一称!”如果比人家轻半斤就不干了,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让宁宁好好吃饭,直到下次再称时比人家重才心满意足。
长大一些他就知道,外婆身体不好,不仅不能让外婆为自己操心,还要尽量逗外婆开心。乖巧的宁宁对外婆很会察颜观色,只要外婆不高兴了,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以博外婆一笑,事实上,他一向都是外婆的开心宝贝。他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贺子珍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工作人员就给他穿上贺子珍从前苏联带回来的西服,再找根绑窗帘的天鹅绒带子系在脖子上充当领带。他像模像样地走到贺子珍面前,扮西哈努克亲王,把外婆逗得哈哈大笑。
对外公印象生疏
孔继宁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夹着尾巴做人。他从不说自己是谁的后代。1976年外公去世,孔继宁在学校无故缺席半个月,其身世才由猜测转为证实。
在孔继宁的记忆里,对外公毛泽东却非常生疏——他太小了。他记得的是,在七八岁时,由于老不带他去见外公,就和父母打了个赌:如果戴上了红领巾,就一定带他去中南海。小学一年级,他如愿以偿戴上了红领巾。回到家,他兴高采烈地对父母说:“我戴上红领巾了,该带我去见外公了吧!”这一次,父母带着他去了中南海,可是,外公在开会,没有时间见他。为了安慰他,周总理请他们一家吃了顿饭。
走自己的路
孔继宁长着一副极像其父的眉毛,剑拔弩张,神采飞扬。孔继宁的爷爷、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将军曾在杨虎城将军的西北军工作,西安事变时任十七路军警备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父母孔令华和李敏也都是军人,外公外婆就更不用说了。出身军人世家,孔继宁自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威武的军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激烈枪炮声中,他终于达成所愿,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毕业后到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职,后因工作成绩优秀,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任武官助理。1997年,母亲身边乏人照顾,孔继宁才转业回到北京。
离开部队后,孔继宁开始在媒体曝光,但频率并不高。采访过程中,孔继宁一直不停地抽烟。他抽的烟是中南海,焦油含量是8毫克,这种烟在北京市面售四元左右一盒,打火机是非常普通的一次性打火机。这个有着红墙内生活经历的年轻人,从外貌上看不出那位伟人给他留下的痕迹。宣传毛泽东思想
离开部队后,孔继宁加入到父亲的行列: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在经济活动中积累经验,并将赚来的不多的钱投入到纪念外公的事业中。1999年,父亲因为操劳过度,病逝于深圳。经过几年打拼,孔继宁终于撑过了艰难的日子,2001年,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孔继宁和母亲李敏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进行宣传。
“毛泽东思想是常看常新的,不同的时代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会产生不同的成果。”孔继宁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毛泽东思想并不过时,过时的只是研究方法。”“我后半辈子的主要工作就是,宣传毛泽东思想,传承毛泽东精神。”□摘自《全球通》杂志
孔东梅:尽展毛家风范
她绝对是个公众人物,作为毛泽东唯一的外孙女,她的外婆是贺子珍、母亲是毛泽东长女李敏、父亲是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她称毛岸青之子毛新宇为表哥,在毛泽东四位孙辈中,她排行第三。
这是一个令人仰慕的身份,而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32岁的孔东梅从容淡定、眉清目秀,下颌那颗美人痣竟与毛泽东有几分相似。
东梅其人
孔东梅1972年出生,幼年与外婆贺子珍定居在上海。6岁时被父母接回北京上小学。她的名字是由外公毛泽东所起。孔东梅说,在我出生后,妈妈将我的照片给外公看,于是,外公为我起了“东梅”的名字。“东”起自他自己名字的“东”,“梅”是他一生喜爱的花。
1996年,孔东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进入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工作,成为该公司创始人之一。之后,东梅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如今北大博士在读。这位继外婆、母亲之后的毛家第三代留学生,在接受全新的学术理念磨炼后,她对外公、对祖国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2002年回国后,孔东梅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以研究、宣传出版、传媒为业,致力于整理、研究、传播“红色”文化。她撰写的《翻开我家老影集》一书,以毛泽东后代和现代女性的双重身份对外公、外婆的一生进行追忆。她站在当代青年人的角度,用家庭记忆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百年毛家史。书中提到了几位毛家至关重要的女性,如毛泽东的母亲毛文氏,妻子罗氏、杨开慧、贺子珍、江青以及女儿李敏、李讷等人,记录了毛泽东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还附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很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既有平民色彩,又具有伟人风范的毛泽东。
孔东梅一直与妈妈李敏住在一起,还没成家,她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有的人知道我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就敬而远之了。”她说:“我想可能我的缘分还没到。”
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孔东梅做人低调、谈吐谦虚,尽显毛家风范。
作为毛泽东的唯一外孙女,孔东梅以前一直“隐姓埋名”。她说,我一直想过普通人家的生活,但在美国留学时,妈妈李敏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打动了我。当时就想我应该站出来为外公、为这个家庭做些事,为热爱毛泽东的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家里的那本老影集,定格着外公,讲述着岁月,我愿意把它写出来。孔东梅的低调与毛家的教育不无关系。从外婆和母亲那里,她知道,外公告诫过他的儿女们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张扬。
其实,毛泽东作为伟人,往往会被人神化。但孔东梅认为外公也是个普通的人,有着美好的感情,有着自己的婚姻、家庭、爱情,包括独特的教育子女方式。所以,她选择了追寻前辈足迹的角度,用最朴素的方式来描绘这位伟人。对素未谋面的外公,孔东梅有着特殊的感情。“打小就觉得外公既熟悉又陌生,既远又近。这回通过写书,我感触很深,觉得自己开始真正走进毛泽东的世界。我很高兴自己的身上流着他的血,打心底里尊敬他。”
在去过外公、外婆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和家人有一种精神上的亲近,东梅认为前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后辈应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还有个外孙。李讷有个独生子名为王效芝。效芝继承了毛家自尊、自强的个性,不喜欢抛头露面。他选择了一条与父母完全不同的独立生活道路。王效芝之名,据说是效仿外祖父毛润芝的意思。□摘自《党建文汇》
毛新宇
谈儿子东东
2月27日记者见到毛新宇时,正是在羊城初春的一个雨后清晨,在此度春节的新宇一家三口及母亲邵华因2月28日将参加《毛泽东诗词》金银邮品典藏册广州首发式,而在广州多呆了几日。
广州珠岛宾馆,晨雨中,清新、静谧。对于羊城记者的采访约请,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答应得痛快而直爽,并表示愿意回答有备和无备的所有问题。
毛新宇,毛泽东次子毛岸青与邵华的孩子,乃岸青中年得子,生于1970年。毛泽东对这个唯一的嫡孙,关爱备至,亲自为他起了一个寓意很深的名字———新宇。
“我的名字是我爷爷取的。新宇,代表新的天地,老人家希望我将来会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毛新宇说。
因是“红色后代”,毛新宇的事业也与“中国革命”相连,现供职于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部,为正团职研究员。在读博士期间,毛新宇开始研究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攻读博士不久,他入伍了。“这也是因为受家庭的影响。”他说。
令人欣慰的是,事业有成的毛新宇,家庭亦很幸福。2002年,与刘滨结为夫妻,次年12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这一天,刘滨顺产生下了儿子毛东东。也许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曾孙子与毛泽东的生日同一天。
毛新宇说,一岁两个月的东东已会自己走路,对亲人的称呼大多能叫得出来,爸爸、妈妈、爷爷,尤其说得清楚,同其他孩子一样,小家伙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都很强。
毛新宇说,东东一岁时,一家人带他回家乡韶山省亲,也许是血缘关系,东东对曾祖父有天然的灵感。
他们在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时,小东东不停地叫“爷爷”,此时的东东只能说两字的词,还挺懂事地整理花篮的飘带。在滴水洞,一进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卧室,小东东就“爷爷爷爷……”叫起来。
毛新宇说:“我们当时谁也没有教他说,他还趴在主席曾经用过的书桌上,用笔在签名本上画起来。”
在采访间隙,刘滨抱来了东东,东东看起来很机灵,个头和体重都中等,与毛新宇的“国字型”大脸盘相比,东东的脸型较小,也更清秀些。小家伙,面对记者,一点也不惧,抱着南方电视台的话筒就不松手。
对于东东的未来,毛新宇说,希望东东也能继承毛主席的思想,也做个“红色后代”。□摘自《广东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