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国旗飘飘
2003年8月31日至2005年11月,上海市第一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共集聚了海外留学人才1万多人,其中博士占23%,硕士占63%,所学专业大多为上海市紧缺急需专业。
2005年12月1日,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启动,搜索的对象跳出留学人员范围,计划用2年时间,再集聚1万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才。
在沪外国人员“三高”
近几年,来沪就业的外国人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5年新增人数达1.8万多人,是2000年的4.5倍。人员在结构上有“三高”的特点:层次高、学历高、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比例较高。
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来沪就业的外国人累计总数已达9.2万人,目前实际在沪就业的外国人有5.1万人。其中本科学历占70%,研究生学历占16%,博士学历占2.5%,大专以下为11.5%。在外资企业或外企常驻代表机构任职的占86.1%,其余13.9%在非境外投资企业工作。职位主要为高级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占64%。
在沪台港澳人员多从事管理
截至2006年6月30日,来沪就业的台港澳人员累计达到4.25万人,目前实际在沪就业的台港澳人员有1.87万人。其中本科学历占50%,研究生学历占16.5%,博士学历占0.8%,大专以下为32.65%。在外资企业或外企常驻代表机构任职的占82.6%,在非境外投资企业工作的占17.4%。职位主要为高级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占80.2%。
就业须依法登记
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和台湾、香港、澳门人员在沪就业,须申请就业许可,并办理《外国人就业证》(特殊情况除外)或《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特殊情况除外)。
为方便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就业登记,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将“境外人员就业审批”由原来单一的网上申报填写式受理提升为集“在线受理”、“状态查询”、“结果反馈”的网络一体化服务。在劳动保障服务网(www.12333.gov.cn)的子网“境外人员就业服务网”上,整合了有关境外人员在沪就业的所有。
浦江人才计划提供“第一桶金”
2005年7月1日,为解决海外留学人员工作创业初期启动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正式启动,每年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的政府专项资助。
2006年的资助类别为科研开发、社会科学以及特殊急需人才三类。2006年度资助重点为:汽车、生物医药、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制造业、航空航天、金融、会展、港航、文化艺术、高级翻译等。
上海世博会需要海归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无疑为赴沪就业的海归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世博会各方面的筹备工作及相关行业也需要海归人才的加盟。上海市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教授指出,“世博蕴藏着巨大的创业商机,世博需要海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