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张素梅
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哈尔滨的脸面。然而,就是这张令全市人民引以为傲的面孔,一夜之间就被“烂手爪子”给“画花”了。
哈尔滨人愤怒了:我们打击了多年“乱贴乱画”,为什么屡抓不绝?“小广告”污染市容市貌,损毁城市形象,难道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
价格低廉队伍庞大
“小广告”无孔不入
“如果你好信儿可以考察考察,哈尔滨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要害’部门‘烂手爪子’不敢动,其他建筑几乎无一幸免。”一位市民在电话里愤怒地说:“‘小广告’在哈市城区已无孔不入。”
据了解,4月末市政府成立了由城管、公安、工商、执法、药监、电信等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整治乱贴乱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张贴“小广告”的装修、房屋中介等,一旦查实主人将按《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处罚,除要求其进行清理外,每贴将处以200至500元罚款。
据乱贴乱画整治办的王奇民处长讲,“小广告”中最难打击的是制贩假证团伙。目前,95%以上的制假证、假章和假发票团伙都出自湖南双峰县。这些团伙大都分为几级管理,“最下线”的就是他们雇用的一些未成年人或社会流动闲散人员,主要负责在城区各个角落张贴“小广告”,一个人一夜可贴满十几条街路。由于价格低廉、队伍庞大,他们有时一夜可以覆盖几个区。
王处长说,对于“小广告”的高密度覆盖,哈市采取“治标”的措施是及时清理,“治本”的措施是“打击”。由于制假团伙具有动态性、反复性、隐蔽性等特点,执法部门经常抓到一些既不知“老板”是谁又身无分文的张贴小广告者。执法部门有时还得供他们吃穿,除了要求他们对张贴的“小广告”清理外,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此外,因制假团伙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反侦查性,有时公安部门抓到制假者后很难取证,“买家”大都不敢站出来指认,因此无法对制假者量刑。
管理缺乏长效机制
暴利驱使屡禁不绝
乱贴乱画整治办成立4个月以来,哈市共破获7起假证大案,封停了6000余个手机号。尽管“数量”可观,但市民看到的依然是铺天盖地的“小广告”,甚至明晃晃地贴到了防洪纪念塔下。一位市民在电话中说:“这是制假者对执法人员的公然‘叫板’。”
一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我们不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缺乏的是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我们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对“牛皮癣”进行清理,但只治标不治本。有时来活动了就清理一下,活动结束了也就那么回事了。如果能形成一套长效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将制假案件当成大案、要案来抓,应该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一位市民说,对身无分文的“烂手爪子”可以“以劳代罚”。同时,通讯部门应在出售手机卡时严格执行身份证登记制。
据了解,制作一本假证收费一般在400至1000元。去年,执法部门抓获一名制假分子,该人刚开始干1个月就赚了两三万元;一名研究生制假分子在被抓后,当场开口要向某区执法局长行贿8万元、向主要办案人员行贿3万元“私了”,被严词拒绝。制假是一个相当“暴利”的“行业”,这是“小广告”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一些市民说,如果有关部门能严格把关,完善监督机制,让假证没有生存空间,相信“小广告”的问题将极大缓解。
德国如何治理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10年里,德国很多城市也曾小广告泛滥。后来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凡是非法张贴广告的企业和个人将受到100欧元到12万欧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定为破坏市容环境罪,张贴者必须自己付清理费去除这些广告垃圾。留电话的张贴者将会受到依法停用此电话号码的处理。城市的环保警察与“电子环保摄像机”日夜巡逻,环保部门还在媒体上公布免费的举报电话,24小时接受举报,并鼓励市民拍下违法小广告在公共电视台曝光。举报人将受到保护,同时将得到罚款10%的奖金。
--稿件来自《新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