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开发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龙雀山北侧,一片片新栽的冬枣树、桃树、杏树长势喜人,2——3年之后,周围5000多亩土地将呈现一片果实累累的“百果园”,成为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都市农业”。
这是红石崖街道办事处为解决靠山社区集体经济薄弱,居民收入偏低,发挥区位优势,巧妙“借鸡生蛋”,摸索出的一条以发展生态经济林、开发建设“百果园”来带动靠山社区集体经济和居民收入双增的新路子。
破题出思路 制定新规划
在红石崖办事处南部,抓马山、龙雀山连绵成片,山间溪流东、西分别汇成龙泉、九曲两条河流,并向北汇入胶州湾。两山山麓北侧,零星分布着10个“村改居”社区,由于靠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不上去,不仅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成为“空壳”,社区居民也纷纷外出打工,靠土地增收成为一句“空话”。
为解决靠山吃山增收致富的问题,2005年春,红石崖办事处按照开发区退耕还林规划,给靠山社区分配退耕还林指标,动员居民种植绿化树种。当时街、居两级的动员会、调度会开了又开,工作进度却非常缓慢,干部群众也意见纷纷,表示不愿种植绿化树种。经走访调研发现,退耕还林用的绿化树种一旦栽种,就不能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虽然退耕还林一年可享受区街两级共600元的补助,却还要求保证成活率达到95%才能拿到手,算来算去还不如省事“望天收”。结合调研考察情况和当地群众有种植果树的习惯,办事处决定改种冬枣等经济树种。
在规划过程中,红石崖办事处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出在靠山社区种植果树,规划建设“百果园”的思路。同时认为,随着青岛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外来人口快速增加,本地人城市化加速,休闲娱乐要求日益强烈,南部山区项目建设空间狭小,做好发展社区和居民增收的“文章”,只能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都市农业”。找准结合点,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办事处邀请规划部门在南部山区规划了占地5950亩的百果园。
街村齐推动 党员当先锋
谋定而思动。百果园规划出台后,红石崖街道办事处迅速出台三项措施,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开发。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先后投资150万元铺设了园区道路和山林管理房,石砌了排水沟,新建扬水站1座。二是签订合同明确权责。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街道、社区两级与农民签订了为期22年的栽种合同,明确规定果树的管理权和受益权归农民所有,产权归办事处所有。在合同期内,若果树未成活,居民不享受600元退耕还林补助,并负担补栽树苗所需费用。三是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各社区按街道办要求,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走门串户宣传百果园规划,讲解种植政策,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带头响应。去年新上任的东郭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福强家中承包了20多亩山地,政策一出台,他立即签订种植合同,将承包地全部种上果树。居民代表郭胜玉说:“以前种地,每年都累得要命,去除种子化肥,一年一亩地能剩个三五百元。现在搞退耕还林,地还是我的,每年我净拿六百元,再栽上果树、间作经济作物,两三年后树木挂果见效益,收益归我,值!”于是他一口气与社区里签订了6亩种植合同。在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下,当年全处2000亩果树种植计划按期完成。年底,办事处按期兑现政策,每亩600元补助一分不少发放到种植户手中。
思想转过弯 村民尝甜头
随着年底每亩600元补助款的发放,社区干部和农民都在算增收账。据初步测算,百果园区建成后,每年可为集体增加可观收入,以每亩荒坡承包费200元计算,4000亩荒坡集体年增加收入80万元。农民增加收入更为显著,头三年平均以每亩果树经济效益以500元计算,5950亩果树年实现经济效益297.5万元。三年以后,年平均经济效益每亩2000元,年实现经济效益可达到1190万元。 除办事处出资推动外,在群众中还出现了新的建设方式。承包120亩土地,在退耕还林区域内,自费购买树苗,自主管理果树。这不是杜撰,而是在群众积极退耕还林,建设百果园期间发生的真事。山王西社区居民刘先胜认为,个人自费种树一是看好百果园建设带来的规模效应,近六千亩果树若都产果,产量不可小估,在市场上竞争也会有实力。二是部分石砌排水沟和灌溉渠就在自己承包土地范围内,方便自家灌溉,不愁天旱果树没水浇。三是个人有管理果树的经验,生在山区的他,从小就爱种树。
百果园,已初步展现了都市农业带给百姓致富的希望! (宋学春 王伟卿)(人民网青岛9月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