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慕海燕 薛明
“应该说在同性恋人群里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我们最大的难题是无法与这个群体接触,无法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工作性质。所以我们聘请了与哈尔滨男男同性恋者接触比较紧密的施煜民做我们的联络员,就是希望老施这座桥梁能把我们两者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和谐和互相尊重、信任的局面。 ”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温迎春说。
据市疾控中心统计,目前在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人群三个艾滋病高发群体中,在哈尔滨市,同性恋群体是感染重灾区。温迎春反复地强调一点,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但是能防,对于同性恋者方法很简单———使用安全套。为此哈尔滨市疾控部门曾经想方设法接触这个人群,到他们聚集的酒吧去免费发放预防手册和安全套,但都被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同性恋者一直被视为非主流群体,一旦身份曝光,很难在单位、朋友圈及家庭中立足,同时他们的流动性也非常大,在一个生活圈子里身份暴露后,立即就会换一个城市生活。这些人的社会生活虽然隐蔽,但在网络上却非常活跃。据了解,目前国内有大小不等的几百个同性恋网站,主要以交友、聊天为主。同性恋者通过网络交友认识,相互有好感的话,见面后在钟点房内就会发生性行为,活跃的人一周会与六七个网友有性关系,主动带安全套的人比例太少。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在特定的浴室、公园、酒吧等场合出没,虽然素不相识,但只要碰到自己理想中的人,就可能有性行为。由于人群基数较大,又经常伴有高危的性行为,男同性恋人群已经成为哈尔滨市艾滋病流行和下一步施行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据悉,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哈尔滨市同性恋的具体情况,政府部门想出了联络员的办法。让更多的民间志愿者担当起防治艾滋病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圈子中,以“同伴教育”为主题,宣传防治艾滋病。这些志愿者通过多种形式的工作,使“防艾”阳光照进了“地下人群”。在他们聚会时,讲解各种性知识,派发安全套,定期发行宣传品,通过传阅方式宣传艾滋病的防治。据了解,从发生机制上讲,无论是生理因素、家庭因素,还是心理动力因素,同性恋都是一种先天的基因差别,深陷其中的个体无法自控的。这种无法自控表现在通过自身后天的努力无法克服,只能消极地接受先天或者环境的赋予。对此社会应该给予一种宽容的态度,就象对待另一种性别来区分。
温迎春所长介绍,哈尔滨市虽属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也存在着许多与其他高流行区相似的高危人群及高危行为。男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高发群体,据监测资料显示,哈尔滨市“男男”性接触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1.5%,这些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普遍缺乏,预防意识淡薄,长期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高,仅为40%。为了进一步开展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哈尔滨市将通过社区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促使其改变高危行为,从而遏制艾滋病在哈尔滨市的流行和蔓延。
温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一再表示,哈尔滨需要老施这样的防艾志愿者,同性恋人群更需要他们的帮助。
在国外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深入到城市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