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刘转林报道:初秋,一场空战演练鏖战正酣。刹那间,一股“狂飙”骤然卷起,我新机编队超低空掠海而起,迅速跃升。然而之前,带队长机因火控系统故障无法放飞。此时,专家用新一代维修检测设备为战鹰做“CT”,很快找到症结,排除了故障。这套设备的采用,标志着我国航空检测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军新型战机有了自主研发的技术保障平台。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空军装备了新一代主战飞机。当时,维修检测设备总体水平低,功能单一,故障判断误差大,加之设备数量多、体积庞大、机动转场困难,严重影响和制约战机战斗力生成。
研制新型维修检测设备迫在眉睫。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一直没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也没有研制新型战机全套维修检测设备的经验。在空军召开的某新型主战飞机专题研讨会上,空军装备部机关业务部门同志和工程科研人员立下军令状:“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按时研制出‘中国创造’的新型战机检测设备。”
历时3年,空军新一代战机检测设备研制工程的最后一个子系统项目——“飞机火控综合检测台”通过技术鉴定。至此,这套由我空军自行研制、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工程终于落下帷幕,展示给世界许多令中国人骄傲的创新点:整个工程以国际最新检测技术为主体,通过全新的结构设计实现测试设备的通用化、模块化,搭建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第一套通用测试软件平台;整套设备数量减少了40%,重量减轻了30%。在部队推广使用后,实现了飞机维修检测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使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为国家节省装备采购经费数亿元。据悉,整个研制工程实现了从原来20世纪60年代末水平到90年代末国际水平的近30年的技术跨越。去年,该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形化的人机界面,数字化的自动控制,小型化的模块组合……我空军科研人员的智慧火花和辛勤汗水,凝聚在新一代战机检测设备上。空军某研究所作为这项课题的总师单位,闯出一条快捷高效的科研之路,在我空军历史上第一次将大规模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引入维修保障装备科研领域。为有效解决进度与质量的矛盾,工程还建立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坚持不懈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使整个工程贴上“中国创造”标签,让空军新一代战机检测设备实现了从观念、管理和技术的单个原始创新向整个项目集成创新的跨越。
(本文配图:经综合检测的新型战机叱咤蓝天。崔文斌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