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靠改革、改制走出困境,在科技创新的平台上长出新经济的枝芽,几年时间蔚然成林,淄博的实践在全省具有示范意义。
经历了这一艰难转型的淄博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市委书记张建国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7%,比5年前提高了1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淄博经济的传统“底色”,一个从资源依赖型到创新驱动型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支持这一“判断”的例证和数据是很有说服力的:淄博市目前拥有的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占据全省的第一、第二位;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总数全省第一。科技部批准的国家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省内工业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此为基础,淄博市共承担了20个国家“863”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这在地级市中并不多见。
可以说,淄博市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为“新经济”的成长与壮大,提供了强力支撑。
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神奇魔力,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列入国家“863”计划而多年没有进展,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科技项目,被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厂攻克,这就是东岳化工创造的奇迹。由东岳集团和上海交大联合研发的全氟磺酸树脂及膜项目,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30多年来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该产品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去年9月,省政府在东岳集团召开现场办公会,将东岳离子膜项目列为山东省高新技术项目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将东岳建成国际化的氟硅材料基地”。
科汇公司,一家原始投资仅6万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记者发现,他们正在做一件“震惊行业”的事情——节能电机的研制开发。开关电机是国内外电气传动领域的研发热点,专家估计市场容量在千亿元以上。科汇的突破点是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研发,经过4年的艰苦攻关,终获成功,顺利通过了国家电机质量中心的全面性能检验。专家称,该产品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电机调速技术的重大突破。
众多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高涨热情,以及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神奇效果,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将创新的“种子”植入丰厚的土壤,在传统工业基地上铺展出新的枝叶,长出“新经济”的参天大树,这正是淄博市正在实施的重大战略转型。“调来春雨润新芽”,政府责无旁贷,一系列举措随之出台。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是淄博市为企业搭建的重要平台。从2002年开始,淄博市每年举办“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和“百名院士科技行”活动,连续四届的新材料论坛,累计邀请872名院士、专家参加,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340项,其中286个项目实现了产业化“落地”。通过“科技行”活动创建的高新区博士创业园,则有80多名博士入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6家,成为淄博市新经济生长的重要亮点。共建机构,合作开发,科技采购,淄博市的科技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渠道越拓越广。目前,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15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随着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的启动建设,产学研结合的载体越来越宽。
新技术嫁接老工业,使这个原材料初加工型工业占到40%以上的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点点新绿化作绿意一片。以这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业为例,高科技的嫁接改造,彻底改变了人们头脑中的传统“陶城”形象。在山东硅苑科技,记者见识了当代陶瓷的新面目,高石英瓷、中华龙国宴用瓷、合成骨质瓷,令人大开眼界。这个被称为当代“官窑”的科技“硅谷”,由于高新技术的介入,正在创造出一个个的经济奇迹,再明确不过地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乃至前途命运所系是创新,是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