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日前透露,目前上海市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91.43%。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对于银行和个人消费者来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占据大部分份额仍是趋势
今年上半年,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调、公积金贷款限额增加以及房地产宏观调控成效逐渐显现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呈现紧缩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沪上各银行加快房贷品种的推陈出新,推出了固定利率房贷、“双周供”等房贷新品种,同时简化业务流程,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房贷市场的颓势。6月和7月,房贷余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幅。然而,专家提醒说,应该看到,六七月房贷上升是前期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滞后效应的显现。如今,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成效也将逐步显现,房贷仍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萎缩期。
当然,就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状况而言,房贷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占据消费贷款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恶意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没有质押的信用贷款,即使金额较小,银行也不愿意大力开展。而房贷业务由于有房产作抵押,且房产还有升值空间,因此各家银行都将其作为重点业务着力推广。
是中资银行无奈的选择吗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谈儒勇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90%以上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集中于房贷,实际上是中资银行在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期限即将来临,国内银行业向零售业务转型刻不容缓。各中资银行普遍重视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房贷业务市场。但是,零售业务过于集中在房贷业务,也带来了信贷风险难以分散的问题。谈儒勇分析指出,国内银行业的确面临转型问题,但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也需要相应的手段。在当前信用环境有待改善、消费者消费习惯还较谨慎保守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全面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面临诸多困难。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发育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将机构和个人未来的价值或收入在当前兑现。谈儒勇说,国内银行业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眼下亟待走出消费信贷过于集中在房贷业务的状况。
另一方面,就个人消费者来说,年轻一代的购房需求仍较为旺盛。不论是已经在供房的消费者,还是打算买房、正在攒钱的消费者,他们都将自觉减少消费,抑制自身的消费需求。对此,谈儒勇表示,我国目前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消费增长速度又低于收入增长速度,消费乏力的状况可能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