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李剑英)“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明天上午将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从明天开始到本月7日,包括李政道、罗伯特·胡伯尔等7位诺奖得主以及其他世界知名生命科学家和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将在北京对话。 记者昨天从本次论坛组委会了解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是本次论坛中相当耀眼的一颗明星,他是本次特殊嘉宾“7+2”(7位诺奖得主、两名特殊专家)当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今年只有41岁的王晓东1980年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中断了在北师大的学业,赴美国留学,在美国著名的西南医学中心取得了博士学位。他所研究的是细胞凋亡规律,有望揭示很多癌症之谜。2004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而成为美国科学院2000多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诺奖论坛能给北京带来什么?”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日前告诉记者,这次诺奖论坛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界和国际顶尖科学家交流的绝佳机会。据尹卫东介绍,他将在9月7日作为中国企业界的代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学家介绍中国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诞生的来龙去脉。据悉,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刚刚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初步证明对人体安全有效,目前正在向国家食品药监局申请Ⅱ期临床研究。中科院生命研究所科学家朱桢表示,本次诺奖论坛将会制造一种科学的氛围,并强调生命科学的重要性。朱桢说,他会了解诺奖获得者在工作中是怎样思考的,进而理解他们对问题的思维方式。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通过开展学术、社会和产业等多层次的研讨与交流,旨在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我国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实务对话和开展国际合作的平台。
论坛诺奖得主介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马普学会生物化学研究所罗伯特·胡伯尔、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学研究所哈特穆特·米歇尔:两人因在“细菌的光合作用中心之蛋白质复合体的三维空间结构”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而共同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费里德·穆拉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路易斯J·伊格纳罗:因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而共同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色列技术学院阿龙·西查诺瓦: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而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