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航天局完成撞击计划月球表面被微弱闪光照亮
“智能1号”砸出三大成就
近距离观察
月球写真清晰程度前所未有
科学家、工程师和操作人员2日夜晚至3日晨一直守候在德国达姆施泰特欧洲航天控制中心,目睹了“智能1号”的最后时刻。 当操作人员宣布“我们已经着陆”时,控制中心大厅内一片掌声。
欧洲航天局当天发表声明说:“确认撞击在格林尼治时间5时42分22秒完成,那时位于澳大利亚新诺舍的地面站突然失去了与这个航天器的无线电联络。‘智能1号’在‘卓越湖’区域结束了它的旅程,撞击点具体位置是南纬34.4度、西经46.2度。”
欧洲航天局说,“智能1号”撞击月球表面时,进入角度大约为1度,速度大约为每秒2公里。撞击时间和地点事先都经细致计划,为的是便于地面观测者通过望远镜观察撞击过程。全球职业和业余天文学家这次均获良机目击撞击过程,由地面观测者采集的数据和撞击图像将在未来几日提供给世人。
“智能1号”重仅367公斤,体积约1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洗衣机大小。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伸展开后长约14米。虽然个头不大,但在过去16个月中,“智能1号”使用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最新探测设备,从月球轨道拍摄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2万多张图像,清晰程度前所未有。
负责“智能1号”探险任务的科学家伯纳德·富万说,X射线分光计和红外线帮助科学家第一次获得月球表面钙和镁等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描绘出了月球元素和矿物分布的最详细地图。
他说,“智能1号”还观察了神秘的月球极点,并调查了未来值得探索的区域。如果月球极点像一些科学家们所希望那样存在固态水的话,那么人类未来开发月球将拥有极端重要的生存条件。
“‘智能1号’的测量还为有关月球生成和进化的理论收集了证据,”富万说,大多数月球研究者认为,月球是在45亿年前由一个火星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形成的。但这一理论尚有诸多未明之处,例如月球大部分物质来自两个相撞星球中哪一个。
离子发动机
用70公斤燃料飞数千万公里
早在“智能1号”按计划顺利撞击月球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在庆祝一项重要成就,即太阳能离子发动机试验成功。这并非人类首次在太空探险中使用离子发动机,首先使用这一技术的是美国宇航局“深空1号”彗星探测器。
为了这一试验,与“深空1号”的直线航行轨道不同,欧洲科学家们让“智能1号”“舍近求远”,先进入地球同步轨道,随后点燃离子推进器,逐步扩大其环绕地球飞行的椭圆形轨道直至其被月球重力所“捕获”。英国《自然》周刊说,上述过程耗时14个月,航行8400万公里,而地球到月球的直线距离只有38万公里,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地球到月球的旅程只用了76小时。
好的一点是,“智能1号”飞了这么久、这么远,只消耗了大约70公斤燃料,大约为使用化学燃料发动机的传统航天器所需燃料的十分之一。
“智能1号”使用氙气燃料。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从尾部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从而为探测器提供动力,从外表看上去,“智能1号”喷出的是鬼火般的蓝色光。
与发射时震天动地的化学燃料发动机相比,离子发动机的威力看起来有点小得可笑,每次提供的能量相当于人拿起一张A4纸或者把一张明信片放在手掌上所需的能量。但是,化学发动机的燃料在几分钟内就会消耗完毕,而离子发动机能够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不停地为航天器提供动力。而且在太空无阻力环境下,在吸干氙气燃料前,离子发动机可以缓慢而持续地加速。这特别适于远距离太空航行,执行这种任务时,耗时不是大问题,航天器有效载荷才是首要考虑点。
不过,操作离子发动机比化学液体发动机更复杂。传统燃料航天器在升空之后不需要不断调整角度和方向,离子发动机由于一直处于推进过程,必须随时监控和校正。这1年多时间里,德国达姆施泰特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已经熟练掌握这些技术。
惠及后来人
为一系列探月计划提供经验
富万在接受美国Space.com网站采访时说,“智能1号”是即将升空的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的先驱。他指出,今年7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发表《北京宣言》,宣言中要求各国应从头至尾记录探月行动计划,并合作在太空和地面观测月球撞击,因此“我们将向其他人传递经验”。
“智能1号”探险期间,欧洲航天局邀请其他多个国家准备对月球展开“撞击行动”的科学家加入其中,向他们提供经验,比如准备于2008年10月升空的美国宇航局“LCROSS”探测器,这一探测器将分两次撞击月球南极,希望能找到那里有水和其他化合物的痕迹。
在技术层面,“智能1号”也是未来太空任务的先锋,“智能1号”运行总管奥克塔维奥·卡米诺-拉莫斯说,“我们已经显示离子发动机可行”,离子发动机将成为未来10年中欧洲航天局执行另两项太空探险任务时的选择,即探索水星的“BepiColombo”探测器和近距离环绕太阳飞行的“SolarOrbiter”探测器。同时,这一推进技术还可用于建造飞往月球的大型货运航天器,以在月球建立首个永久性基地,或者用于首次载人火星飞行。
除此之外,“智能1号”的创新还包括一套全新通讯系统、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板和一套传感和扫描设备。富万认为,这套传感和扫描设备简直是“小型化技术的奇迹”,7件设备总重量只有19公斤。其中的分光计将直接使印度太空探险活动受益,印度计划于2007年或2008年开始的Chandrayaan-1无人探月飞行计划将使用这种设备。
“智能1号”还有一项无法估量的影响,即重新点燃了人们探索月球奥秘的热情,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智能1号”相对低廉的成本,它的造价只有1.1亿欧元(约1.4亿美元)。
欧洲航天局科学主管戴维·索思伍德说,“看来,从现在起,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将计划前往月球了,进一步的科学探险行动将从这个小航天器的技术和操控经验中受益良多,同时‘智能1号’收集的科学数据已经在帮助我们更新对月球的现有认识。”
作者: □黄恒(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