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深圳龙岗区龙城街道爱联社区的80岁老人邓婆婆,驼背、耳聋、眼花,不能经常外出活动。长期独居在一座老村屋内。邓婆婆因行走不便只能请人代自己领取老人金。今年5月11日,爱联社区挂出了一个新牌匾——青年社工服务站。 两位年轻人——黄远华、李思婷走进了服务站。这也是深圳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批社工。
两个年轻人在对整个辖区内的“家底”排查摸底时,惊讶地发现,邓婆婆竟然长期以来,每个月只能拿到500元的老人金。
他们知道根据深圳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领取900元的老人金。他们感到事情有蹊跷。邓婆婆体弱多病且没有人照顾,自理能力较弱,生活来源就是这笔老人金。他们通过调查得知,原来邓婆婆长期依靠一个蒙姓男子代领,结果这个人竟然每月都从中“黑”掉了400元。情况查明后,邓婆婆的老人金开始由黄远华代领,每月都能足额送到邓婆婆手中。
这只是深圳市实行社工试点4个月里的一件小事。经深圳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呼吁,深圳团市委的努力推动,今年5月11日,在社工工作发展基础较好的深圳龙岗、盐田两区的5个试点,正式挂牌-青年社工服务站。
深圳市今年开展的“青年社工服务站”试点工作,堪称是在社工路上走出的关键性一步。通过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的步步深入,目前深圳市的志愿者义工队伍正在发展壮大,工作领域也在扩充、完善。
团深圳市委通过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深圳是一座年轻人的城市,特点是充满青春活力,但也存在思想浮躁的问题。深圳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不解决,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工作可以起到“减震器”和“润滑油”的作用。通过心理辅导、生活辅助等专业的工作手法,可以消除因思想浮躁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和不良影响。团深圳市委决定,将社工工作,作为创新青年工作的抓手,把社工工作这块处女地开垦好。
服务外来青工当好娘家人
梧桐社区是深圳盐田区外来劳务工比较集中的一个社区,90%以上居民都是暂住户,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劳务工。该社区刚刚招聘上岗的社工蔡玫宜告诉我们:“这个社区有居民2.7万人,但户籍人口仅有1700人,在总人口中,外来青年劳务工占59%以上,其中未婚青年劳务工占总人口的31.5%。由于缺乏正确的性观念和生殖健康知识,不少青工过早地偷食禁果,成了‘少女妈妈’、‘少男爸爸’。”他们根据这个社区青年劳务工的人口比例和实际情况,将青年社工的重点服务项目定位在青年劳务工的性与生殖健康上,同时着手解决户籍青年交友等方面的需求。
“心灵驿站”服务,是这个社区工作站向全社区居民无偿提供的,设置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随时准备倾听社区居民的生活烦恼,消除情感疑惑,解开心理症结。居民可以通过来电、来信、来访、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享受社区工作站所提供的各种免费咨询、辅导等服务。对于部分未婚先孕、遭强暴等个案,也给予了“一对一”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心灵驿站”以传单的形式发出坦诚而实在的呼唤:在这个港湾里,没有嘲笑、没有偏见、没有你我他,只有属于您的故事,还有我们真诚热情的帮助。如果您有任何心理压力,需要向人倾诉,需要朋友安慰,如果你想找个人,说一说曾经让你感动、喜悦、迷惑、悲伤的情感经历,请对我们说吧!很多独自一人从内地来到深圳打工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港湾。
一位只有20岁的年轻女工小白(化名)来到“心灵驿站”寻求帮助,她来的时候,已经有了6个月的身孕了,可她竟然不知道。她在这里道出实情:男友在看守所,手里没有钱,不知道该怎么办。通过社工的帮助,她给远在四川的父亲通了电话,父亲从四川赶来后,劝说她引产,但他们凑不够手术费。社区工作站的社工出面,向医院提出了减免费用的申请,使她顺利地做了引产手术。
蔡玫宜说,在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少青年女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怀孕了?”、“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大?”、“未婚怀孕该怎么办?”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一边要向她们传授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一边要在心理上积极引导这些青年,同时教育她们如何保护自己保护爱人,告诉她们如何正确面对这些现实,对自己和爱人的生活负责。他们近距离帮助青年女工解决困惑和烦恼,主动与辖区内的工厂联系,开展医疗法律知识服务,获得了厂方的大力支持,工厂还主动腾出场地。她们从医院等部门请来专业的医生,开展性与生殖健康的讲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青工踊跃发问,医生只好一再拖延下课时间的热烈场面。
他们还处理了很多家庭矛盾。一个老婆婆因为观念不同与儿子发生矛盾,发展到大打出手的地步。社区工作站的人经过反复调停,终于使问题化解。由于社工的耐心、细致和跟进式的辅导随访,直到现在,这个老婆婆还经常主动打来问候电话。
梧桐社区青年社工服务站,还组织外来青工成立了读书会、交友会、音乐沙龙、舞蹈俱乐部等文体兴趣组织。已经举办了健康知识、法律常识、电脑应用知识、语言培训等专业培训班21期,举办安全知识、卫生知识、交际礼仪等专题知识讲座100多场次,参加的外来青工超过1万人次。
给弱势群体双职工家庭做好后勤保障
龙岗区尚景社区约有200多个双职工家庭,这些父母在照顾子女上存在着一些困难。有的家庭因经济条件不好,父亲每天要加班,母亲也整天忙于生计。每天中午11点30分学校就下课了,而家长12点才能下班,再接孩子回家做饭,时间很紧,也影响孩子的午休。为了帮助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双职工家庭,尚景社区青年社工服务站推出了“午托”服务。
两位社工邓小杏、李亚凤,都是已经有了一个小孩的妈妈,因此做起孩子教育工作显得得心应手。目前午托班有10个小孩,来自社区内同一所学校。两位社工每天中午11点30分把孩子们接到服务站吃饭休息,下午两点再送回学校。服务站还有乒乓球室、书画室、图书馆、电脑室、健身室等设施供孩子们娱乐。
除了午托班,社工服务站还开设了“晚托”服务。每天下午4点30分到6点30分,社工把有需要的孩子接到服务站,等父母下班后再接他们回家。张小杏说:“有些孩子中午不想睡觉,刚开始我们就陪他们看看书,玩些智力游戏,希望慢慢培养他们午睡的习惯。晚上我们就陪他们做功课,辅导一下,晚上回家他们就可以看看电视,玩一玩,家长的负担也轻些。”两位社工还为每一位过生日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精美的小礼物,虽然只是几十元的小蛋糕和几元的小礼物,但小朋友都觉得很开心。此外,还给生日比较接近的小朋友开生日会,让小孩子在活动中增加互相之间的友谊和关心。
在活动中增加个人表演、讲故事等多样化娱乐方式,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个人的能力。有一个小孩,以前曾经是学生中吃饭最慢、不肯喝汤、做作业不专心、中午不午休等坏习惯。经过与小孩子的交流和评语活动,这个小孩子改变了自己的坏习惯,每次都是第一个吃完饭喝完汤,自觉主动去午睡和做作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活动后,学生们都养成了良好的活动规律,很多事情都能和同伴分享、合作,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大有发展。这个社工服务站定期更新社区的资料,排查家庭情况,让那些真正需要服务的家庭,尽快进入他们的工作视野。
辅导少数家庭养成健康生活规律
深圳桥东社区属于沙头角街道的中心区,与香港新界一街相隔,分布了不少港人家庭,这些家庭的大多数男方都在香港工作,平时工作繁忙,而女方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还有些人没有工作,孩子在香港上学为半日制,女方家务之余主要靠打麻将或购物打发时间,形成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生活群体。她们中不少妇女因为打麻将上瘾,较少顾及小孩和家务,与孩子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对于孩子的教育男方无暇顾及,女方却因长期脱离社会,没有能力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教,久而久之孩子对母亲也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和尊敬。还有部分的家庭是由爷爷、奶奶来看管、教育孩子,形成了隔代教育的现象,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育好了一个女人,等于是教育好了一个家庭!”桥东社区工作站站长吕锦梅这样说。目前沙头角地区像这样的港人家庭约1800多户。社工工作站,根据实际情况,与香港新界沙头角山咀公立学校联合开办了“境外家长培训班”,由桥东社区提供场地作为教室,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师资,培训内容有电脑操作、子女教育、心理辅导、烹饪、手工编织等。一开班,就有160多人报名。桥东社区的“港人家庭家长培训班”已经由原来的每两个月开一次课,变为每个月开课,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补习培训,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参加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交流和沟通,赢得了港人家庭的普遍欢迎。
服务站还设立了颜色制度。对社区内所有港人家庭子女进行情况摸底,按存在问题的程度划分为以下四种颜色种类,按颜色种类提供不同的服务:蓝色:情况严重,超出服务能力,建议家长寻求专业心理辅导作治疗,留意跟踪其情况进展。红色:情况较严重的,每周与其访谈一次。个案工作方式为主。黄色:存在一些问题的,每月与其访谈一次,每两周安排一次团体活动。个案与团体工作方式相结合。绿色:目前没有明显的存在问题的表现的其他服务对象,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广泛的团体活动,吸引其参与。根据情况的变化,每个季度可对服务对象情况进行评估,调整颜色。每天访谈1名红色对象、1名黄色对象,每个周末安排一次团体活动。
揪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苗头
东和社区位于盐田区沙头角街道,辖区内有一所沙头角最大的中学,学校周围分散着不少网吧和电子游戏机房,一些学生放学后,总喜欢钻进去玩游戏,甚至因此而荒废学业。部分中小学生出现边缘化的情况。金仔是该社区一名初中男生,由于父母忙于生意,对其无暇顾及,他经常违反学校纪律,随便拿家里的钱出去玩游戏,或者邀同学一起泡网吧,有时竟连续两天不上学也不回家。黄启光和周洁艳听说后,赶紧组织人对网吧一家家挨个搜索,终于在隐蔽的“黑网吧”里找到了金仔。他们就经常和金仔打球、在网上联机打游戏、网聊,还轮流到他家去串门,提醒其父母要多关心孩子。工夫做足后,才慢慢给金仔讲做人的道理。几个月后,金仔渐渐戒掉了“网瘾”,安心回到学校上课,学习成绩明显提高。40多岁的黄启光笑称自己学历不高,但为了帮扶这些孩子而常常是“投其所好”,他说,看着这些以前总让人头疼的孩子,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我比自己的孩子取得进步还高兴!”
在东和社区,像这样的“问题”孩子大约有几十个。他们有的沉迷于网络,因为逃课玩游戏而荒废学业;有的与社会上不良青年勾结,骚扰勒索同学;还有的在附近“中英街”内上学的学生,在家长的教唆下冒险从事“走桥头”小额走私的非法活动。东和社区工作站站长钟权胜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情况,东和社区去年专门成立了“社区边缘青少年帮扶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开展的社工服务,工作重点就是帮扶帮教这些“问题”孩子。社工通过到学校和居民家中挨家挨户地走访,把社区内需要帮扶的青少年按厌学、经常上网、“走桥头”等不同情况分类登记成册,并按照“情节”的严重程度把他们分为“蓝、红、黄、绿”4个级别,各自制定出详细的上门访谈时间表,由社工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钟权胜说:“这些问题孩子的家庭有些生活比较困难,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有些是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长期比较压抑;还有些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针对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我们的社工在做工作时,特别注意跟孩子交流的方式,像朋友一样和他们相处与交流,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为老人撑起温暖的天空
深圳爱联社区位于深惠路两侧,常住人口3200多,外来劳务工80000多人,有15个居民小组,是一个由村改为社区的居委会,与城市社区相比,无论是居民学历还是综合素质都有一点差距。2004年,完成城市化改革的爱联社区为了缩小与城市社区的差距,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对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一次生活健康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摸底调查。调查中发现社区有邓伴兰、李照麻等五名孤寡残疾老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他们无儿无女,文化程度低,又不会用普通话交流,连基本生活保障金都不知道怎么领取。他们不肯去敬老院养老,抱着死也要死在家里老的观念,不与他人往来,生活十分贫困,需要有人长期照顾。平时跟人说话都很少,但是现在却经常有两个年轻人来这里帮助他们料理家务、聊天解闷。几个老人因为有了两位社工的悉心照料,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心态也变得活跃起来了。
两位社工李诗婷、黄远华都是在公开招聘专职社工被录用的。李诗婷去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原先在居委会担任民政工作。黄远华是法律本科学历。两人均为注册义工,他们都是爱联社区的本地青年,不仅会说客家话,且对社区情况十分了解。
今年从5月份开始,爱联社区的两个社工黄远华和李思婷就开始定期陪伴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和老人聊天,买生活用品和水果等,陪伴老人去公园散步,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等。
在社工站我们看到,社工为每个老人都建立了一个档案,这个档案详细记录着老人每天的生活起居和饮食生病等情况。社工每天都定时到老人家里料理他们的生活起居,记录老人的兴趣爱好、起居时间等生活情况。除此之外,社工们还替老人收录了病历资料,以便更好地照顾老人。社工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所做的工作用专业术语可以叫作″危机干预″,因为老人们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绷紧神经,准备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
“老人们现在已经离不开社工的帮助,有什么心事和困难都愿意告诉社工。”龙城街道团委书记陈文敏告诉记者,社工在帮困助弱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爱联社区居民的认可和称赞。
社工们的工作还在一步步扩大,服务的范围也在一步步拓宽,这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也是一块需要更多汗水和辛劳浇灌的土地,他所结出的果实是美德。
新闻链接
社工,是一个社会必需而又为人陌生的学科与实务。社会工作者(socialworker),简称社工,是指以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目的,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为准则,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个案、团体、等专业方法的带薪的专业工作者。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在公共服务的力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社工和义工(即志愿者volunteer)。社工是主导力量,作为带薪的职业在公共服务中起管理和协调作用,义工是服务中的辅助力量,提供空闲时的义工服务,
受社工督导和管理。欧洲发达国家每千人之中有6个社工,美国有50万注册社工,香港不到700万的人口中有26000名注册社工。
在香港,专业社会工作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安全与调节机制中与社会救助性保障相辅相成的重要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逐渐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都市社会。为了解决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香港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与其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专业社会工作(SocialWork)体系,各种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服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004年7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将社会工作者列入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但是从总体情况看,专业社会工作在内地,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熟悉和认同,许多本该由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工作,仍然由传统的部门负责,并且带有浓厚的政府行为,缺乏专业性和社会性。
内地直到2004年7月,社会工作者才被正式认定为一种新职业。内地目前有超过150家的高等院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