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回应网友“环境污染”担忧———撞月未污染月球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 邹娟 责任编辑 夏正玉
昨日13时42分22秒,欧洲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撞击月球。
由于撞击时最佳观测点在美国境内,上海的天文爱好者难以观测到人类天文器撞击月球的壮观场面,但上海天文台在撞击前期对探测器进行了轨道跟踪。 而在上海天文台BBS上,有网友担心月球环境因此而受污染。
“智能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3日5时42分22秒(北京时间3日13时42分22秒)撞上月球,那一刻它与月球表面的夹角仅有很小的1度。一些专家因此风趣地将本次“撞月”形容为在月球上“打水漂”。欧洲航天局3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今天一大早,一小片闪光照亮了月球表面,‘智能1号’击中月球‘卓越湖’区域。”据测算,撞击点位于月球南纬34.4度、西经46.2度。
在“智能1号”撞击月球前期,上海天文台曾对探测器的空间位置进行过天文观望和跟踪,并借助现有的天文仪器,对其轨道参数等多种空间数据予以测控和数据保留。
“通过数据的比较,学习国外空间探测器在太空中运行的长处和经验,并以此检验自己的实力。”上海天文台科普处汤海明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
与以往所有月球探测器不同的是,“智能1号”环绕月球极地轨道飞行了2000多圈,绘制了月表整体外貌图,其中包括过去人们不甚了解的月球背面和极地概貌。
由于撞击发生时,最佳观测点在美国境内,上海的天文爱好者难以即时看到人类天文器撞击天体的“盛况”,但有爱好者在上海天文台的BBS上热聊“撞击”,诸如撞击会不会带来环境污染,晚上是否可看到月球表面上的撞击痕迹。
上海天文台给出的答案是,探测器“撞月”时速度并不快,因此不会形成大量碎片,而两个展开长度为14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在撞击之前被烧毁,但探测器的主体部分有望在撞击后依然保持大体上的完好。
与此同时,“智能1号”及其搭载的各类探测仪器的材料,其包含的元素都是月球上原先就天然存在的。如铝和铁,它们在月球上的存在就比较普遍。而其他元素诸如氢、碳和氮等,虽然在月球上含量稀少,但是日常在太阳风和彗星冰尘的作用下,它们也都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于月球上的。综上所述,此次撞击是不可能对月球有所污染的。
目前,科学界希望通过此次探测器撞击揭开月球的起源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