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省图书馆宏伟的新大楼落成重新开馆至今也快一年了,刚开馆那阵读者络绎不绝、书香浮动的场景成了人们记忆中一个逐渐远去的背影,如今的省图书馆虽然有着1万人的持卡读者,但却门可罗雀。虽然这是国内其他公共图书馆所共有的萧条景象,但就这样看着本应是一个城市文化中心,市民精神营养最大供给库的公共图书馆,就这样被人们“忽略”,慢慢淡出公共视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今省内的一些有识之士,正在积极探索、开发图书馆的其他功能,改变图书馆就只是“借借还还”的公众印象。
图书馆离我们有多远
“图书馆不应只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省图书馆研究辅导部主任丁群认为。但是,目前图书馆的现状却是功能单一,图书(期刊)流通较慢、老化,与贵阳市内的那些大型书店争夺起读者来,显得苍白而缺乏竞争力。根据省图书馆2002年对全省90个公共图书馆的调查显示:当年全国人均购书经费为0.23元,而贵州仅为0.076元,当时全省90个公共图书馆中年购书经费不足万元的县(区)馆就有57个,我省2000年总购书经费仅为284.7万元。截至2002年,我省累计发放借书证15万多个,平均每一千人仅拥有借书证4.1个。这些数据虽然有些老,但是据省图书馆2005年面向全省公共图书馆发放的业务调查表中已经收回的70份来看,经费不足依然是影响图书馆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丁群说。当图书老化,读者在图书馆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时,这样的图书馆在读者心中还有多大的吸引力呢?采访中,读者王小姐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经历:去年,省图书馆重新开馆时她正好要装修新房子,于是兴冲冲地花了100多元钱办了张读者卡,可是,她找遍了几个阅览室都没有找到一本她需要的装修方面的书籍,只得心有不甘地回家了,此后她再也没去过图书馆,如今连读者卡放哪都不知道了。据介绍,目前,省图书馆的持卡读者仅1万人,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每年读者人数为40万人次的标准。
读者心中的图书馆是什么样
那么读者心中的图书馆又是什么样子呢?曾就职于某高校图书馆的贵阳市民毛刚强认为,图书馆本来的定位应该是一个城市市民的文化活动中心,而现在给读者形成的印象就只是借书还书。现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凸显出来。现在贵阳市一些大型书店、酒吧开办文化沙龙、讲座吸引众多眼球就是一个明证。并且,作为一个国家机构,公共图书馆拥有的资源是普通商业书店或者酒吧无法比拟的,例如,建好不久的省图书馆,宽敞、气派,功能比较完善,而且有着来自政府的支持。市民杨女士曾到新西兰去探望朋友,让她很感意外的是,朋友没有带她去逛商场、景区,而是带她去了市内最大的一家公共图书馆。在国外,“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读者使用。”是公共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其提供的服务也已远远超出“藏书楼”的范畴。它是社区的信息中心,读者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实时向管理员提问,也可以远程登陆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直接查找资料;它是社区的活动中心,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纳税、选举、征兵、献血等信息,同时领取到资料和表格;它是社区的教育辅助中心,设有热线电话辅导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等。
读者期待是前行动力
读者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对城市文化中心的呼唤,以及商业机构对城市文化阵地的争夺,无不在时刻触动着部分有识之士的神经:发展是大势所趋,但该向什么方向前行呢?人们似乎从前不久在省图书馆举办的一场公益讲座中找到了答案,在有识之士推动下民间组织贵州发展论坛和省图书馆共同邀请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举办了《乡村需要我们我们需要乡村》讲座吸引了上百名市民参与,尽管事前组织者并没有做过大规模宣传。省图书馆研究辅导部主任丁群说,其实,国内公共图书馆早有打破冷局的成功先例,佛山市图书馆就因成功举办了系列文化讲座而重新点旺了“人气”,讲座场场爆棚,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强烈关注,而我省图书馆要前行的话,是有成功经验可循的,读者的期待肯定会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作者:罗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