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纵论八大山人”学术论坛在南昌开坛
大江网讯:作为纪念“八大山人诞辰38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9月2日下午3时整,“名家纵论八大山人”学术论坛在南昌开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著名画家范曾出席论坛,并围绕“八大山人”这一主题作了演讲。
论坛上,杨振宁从科学的角度,把物理学的美与艺术之美巧妙地联系起来,用科学的眼光向大家分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范曾则从古到今,对八大山人的艺术精神进行了饱含崇拜的解析。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二人的演讲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界对字画最深沉的思考。
论坛结束后,范曾还向南昌市委市政府赠送了自己的书籍和画作。
杨振宁谈美:物理学的美与艺术美有关系
物理学的美和艺术界的字画美是有关系的。杨振宁说,我是学物理学的,物理学有3个领域,每个领域有不同的美。一是实验的领域,二是唯象理论,最后一个是理论架构。
杨振宁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述了理论架构之美。他举例说,1905年,爱因斯坦当时只有26岁,那时研究物理学的人很少,爱因斯坦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找不到工作,后来经他一个朋友介绍,在当时的瑞士专利局找了个事情做,然而,由于局里的工作比较轻松,于是爱因斯坦在闲暇时间继续研究物理学,最后他准确描述出了相对论中的复杂现象,发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一时刻的到来,就是一种理论架构之大美。
能准确描述复杂现象才是物理学的美。杨振宁认为,无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还是牛顿的运动方程,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伯方程都是物理学理论架构的骨干。它们都达到了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它们以极度浓缩的数学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是天地之大美。
范曾讲故事:“八大山人”的出现是一次偶然
奇迹、偶然、天才、独化——这是范曾作演讲的主题。他说,“八大山人”是南昌的光荣,也是世界的光荣。然而,这一切都应该属于偶然所致,否则就没有我们今天大家坐在一起纪念八大山人的事情发生。
作为现代著名画家,范曾对“八大山人”的作品有颇深的研究,对于“八大山人”的故事,范曾娓娓道来。他说,“八大山人,姓朱名耷,世居南昌,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才华横溢,却因政权之变而出家,后以大笔水墨写意作画著称于世。”
范曾认为,朱耷的扬名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他介绍,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封为燕王,1399年,建文皇帝准备削藩,朱棣起兵夺位。他收买宁王朱权管辖的兀良哈三卫,发动兵变,夺得八万精兵,攻入中原,夺得皇位后,将宁王朱权迁往江西南昌。
然而,当时朱权被封南昌为藩后,不再过问政事,专事读书著述,研究戏曲与鼓琴,并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成为明代大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和古琴家。范曾认为如果当初朱权和朱棣继续进行争斗,没有来到南昌,而是继续过问政事的话,那么或许后来的历史上就不会有朱权作画弄琴这么一说,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的朱耷。因此他认为,“八大山人”的“冒出”和今天大家一起纪念“八大山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算得上是一次偶然。(来源:大江网) |